17只新基金打响兔年“第一枪”

市场筑底企稳,基金公司新发热情逐步提升

东江时报2023年02月02日

春节后基金公司的新发热情逐步提升。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春节假期,不少基金公司直播间热度不减,陪伴投资者共度新春佳节。春节假期后首周,有17只新基金进入发售期,打响兔年“第一枪”。在节前市场筑底企稳背景下,不仅资金借基入市的信心增强,基金公司的新发热情也在逐步提升。

回首2022年,对大部分基民来说日子都不太好过。展望2023,基金市场能否“回暖”是所有基民关注的话题。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发布了2023年投资展望,记者注意到,“复苏”是2023年的主旋律,今年A股大势较为乐观,“复苏”和“成长”板块被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看好。

2022基民投资画像:

你不理财,财不离你

春节前,80后基民李女士打开支付宝基金账户试探性地看了一眼:2022年整体亏损20%,累计亏损了26000多元,账户里的非货币基金全部飘绿,净值最大跌幅超过30%。“真是你不理财,财不离你!”李女士用自嘲的口吻吐槽道。

李女士并非个例,2022年,债股双杀,轮流“暴打”各位投资者,投资基金的赚钱效应有多弱?记者随机采访发现,2022年新能源、半导体、智能汽车、消费、医药等热门赛道的代表产品业绩普遍不佳,重仓在这些板块的绝大部分基民几乎没有实现正收益的。

90后基民林小姐说,她持仓的两只基金,一只为医疗主题,一只重仓了新能源汽车,2022年的总体收益率为-40%。林小姐说,上半年的持仓心态还挺焦虑,盼着能早日“出坑”,一路跌到了下半年,心态已经被动佛系了,“躺平任嘲”。有网友调侃:“绿码都下岗了,我的基金还是郁郁葱葱,在寒冬春意盎然。”许多两年前高位入场的基民,如今只有一个期望——回本,甚至还在微博上发展出了“基金回本打卡专区”,可谓心酸无比。

据统计,若剔除指数型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2022年平均收益率下滑至-33.07%。其中,股票仓位在60%以上的偏股混合型基金2022年平均收益率为-21.02%,股票仓位在80%以上的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20.47%,而灵活配置型基金2022年平均收益率为-16.13%。2022年,超过九成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没有实现正收益,业绩分化差距也随之显现。尤其是规模超过200亿的“明星基金”,收益全部为负,明星经理变“冥星”,全员折戟沉沙。

尽管大部分主动权益基金收益下挫,但也有部分产品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从基金产品中脱颖而出。2022年度业绩最好的公募基金产品是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A,年回报率高达68.48%。此外,华宝油气、诺安油气能源等多只商品油气主题基金的年回报率均超过50%,“碾压”一众主动权益类基金。

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冠、亚军则被万家基金包揽,黄海管理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万家新利分别以48.55%、43.65%的年度收益率成为冠、亚军;缪玮彬管理的金元顺安元启以年度收益率35.6%拿下第三;黄海管理的另一只基金万家精选A年度收益率35.5%,排名第四;英大基金张媛、汤戈共同管理的英大国企改革主题位列第五,年度收益率为31.5%。

梳理这些基金不难发现,2022业绩优秀的基金都不是大规模基金,且这些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持仓都相对集中。以“黑马”基金经理黄海为例,由于重仓煤炭和地产两大板块,其管理的基金业绩从年初开始就名列前茅,并且成功将优势维持到了年末。张媛、汤戈管理的英大国企改革上半年重仓煤炭,同样也享受到了2022年煤炭股行情的红利。

新年配置策略:

把握“复苏”“成长”板块

面对震荡的行情,基金公司发现,不少基民在不了解行业大盘的前提下仓促“上车”,经常出现“追涨杀跌”的情况,进一步加速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魔咒。

那么,对广大基金投资者来说,新一年“养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最近,多家基金公司发布了2023年策略报告。大多数基金表示,2023年值得期待,A股有望震荡向上,上半年国内大环境有望呈现经济向好、稳增长政策延续发力、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市场有望演绎以估值修复为主的震荡向上行情。下半年市场或将在盈利改善和流动性收紧中以震荡为主。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2023年A股和港股有望走出结构性牛市行情,消费大概率是连涨的板块,其次景气度比较高的新能源板块也有望在2023年重拾升势。

对于2023年的配置策略,中金基金建议,投资者可把握“复苏”与“成长”两个方面。既可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后复苏和估值修复相关的消费、医药、互联网、金融地产等行业,也可关注高景气成长行业、前瞻新兴趋势,在新能源、计算机等行业中寻找机会。具体到投资板块,伴随线下业态的复苏,包括白酒、餐饮、酒店、景区、医美等消费方向或具有更高弹性。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2023年资本市场机遇远大于挑战,需要尤为关注消费恢复、安全发展、平台经济三大机遇。其中,对于消费复苏,高瑞东表示,从海外疫后复苏的经验来看,消费的复苏将不断受益于消费场景的修复、居民收入改善和储蓄率回落。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消费,以及家电、家具、建材、汽车等可选消费都可能有亮眼表现。

博时基金表示,A股大势预计市场短期内仍将在震荡与反复中缓慢爬升。而从风格判断来看,建议均衡配置,节奏上先价值后成长。博时基金建议,均衡配置“安全可控+景气成长+复苏预期”三大主线:其中安全可控可围绕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关注半导体设备材料、信创、高端装备等领域;景气成长可关注储能、军工、光伏等高景气方向,以及渗透率有望突破的电池新技术等方向;复苏预期关注稳增长预期下优先关注基建链投资机会,地产链短期估值性价比有所下降,消费。

东莞证券认为,A股市场而言,已处于筑底阶段,有望逐步转向复苏。随着筑底的反复,建议采用定投思维左侧分批捕捉赔率机会。当前股的性价比高于债,风险偏好积极的可以适当增配权益配置比例。从长期看,粮食、能源及稀缺资源或仍将是博弈要素。中期看,围绕复苏主线,大消费复苏、以科技为代表的新动能、以房地产为代表旧动能,均有望成为2023年主线。展望未来,围绕创新立足发展,核心依旧是寻找在技术、管理及供应链等具备创新构筑的市场议价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年,许多投资者过于关注基金经理的名气,追逐所谓的“明星基金”而造成了亏损。在经历了2022年的市场沉浮后,这一问题也逐渐得到投资者的重新审视。盈米基金研究院权益研究员王帆表示,基金业绩会受到市场环境、基金经理投资策略、主动管理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投资者,应当先明确自己的投资需求,充分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过往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再选择规模适中的产品。

相关新闻

开年就打价格战 多家基金降费大促

“费率优惠低至二折”,今年1月以来,多只基金密集公告,降低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等费率。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降低费率的基金主要以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为主。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销售市场尚未回温,降低费率能够让利投资者,吸引投资者回流,甚至吸引更多资金买入。

刚开年,多家基金公司就不约而同开启了各种“降费率”大促。据统计,1月以来,华润元大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广发基金、平安基金、国寿安保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了降低旗下基金费率的公告。

按照时间来梳理,国寿安保基金自1月3日起降低国寿安保尊享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其中管理费率由0.70%降低至0.30%,托管费率由0.20%降低至0.10%;平安基金自1月5日起将平安财富宝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年费率由0.20%下调至0.15%,托管费年费率由0.07%下调至0.05%。

广发基金自1月10日起降低广发亚太中高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费率,年费率由0.25%降低为0.15%;工银瑞信基金自1月11日起调低工银瑞信安盈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服务费率,年费率由0.25%调低至0.05%,这一费率优惠低至二折;富国天时货币公告称,自2023年1月18日起,将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年费率由0.33%调整为0.28%;万家安弘纯债公告称,于2023年1月13日起,将该基金的管理费年费率由0.40%调整为0.30%,托管费年费率由0.10%调整为0.05%。

此外,还有多只基金准备调整赎回费率,如泰康安欣纯债债券原来A类份额需要持有满一年才免赎回费,C类份额需要持有满30天免赎回费,而即将召开的持有人大会,准备审议A类份额只需持有满30天就可免赎回费,C类份额只需持有满7天免赎回费。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刘乙端

本版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