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湖景区东门栈桥开放
长243米宽5米,实现机动车行人自行车分流

243米长的红花湖景区东门栈桥与景区绿植相互映衬。东江时报记者周智聪 实习生张荟婷 摄
“我们经常来这里骑行。以前行人和车混在一起,很不安全。现在建了新的栈桥,步行和推行自行车都不会被机动车干扰,感觉很安全!很棒!”近日,看到市区红花湖景区崭新的东门栈桥已建好,市民李女士开心地说。
新建成的红花湖景区东门栈桥总长243米、宽5米,于8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市民、游客可以通过新建的东门栈桥、上山道右侧人行道、中间机动车道,实现人车分流,解决多年来红花湖东入口人车混行的交通隐患问题。
8月28日,记者走访红花湖景区发现,东门入口左侧的栈桥宛如盘踞的小龙,中间浅黄色的瓷砖路和两边红色的护栏搭配和谐,与景区绿植相互映衬,煞是好看。到了夜晚,栈桥上灯光亮起,宛如一条璀璨的彩带。
“红花湖景区东门栈桥建设工程,是景区优化交通组织、服务市民安全休闲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工程一部副部长罗志勇介绍。
该工程包括新建人行栈桥、新建人行道及加固维修旧栈道三大部分。其中,新建人行栈桥位于东门上山道左侧,总长243米、宽5米,梯段与平台段交错;同时,在上山道右侧新建1条约375米长的人行道,自红花湖路路口延伸至永福寺;另外,对永福寺至东门停车场这一段已使用10余年的约1公里旧栈道进行了加固维修。“通过以上建设,实现了景区东门机动车、行人、自行车的分流。”罗志勇说。
罗志勇告诉记者,此前,东门上山道长期存在机动车、行人、自行车混行现象,尤其有些骑车游客,在陡坡上还违规往下冲,一旦没控制住车,很容易撞到人或自己摔伤,安全隐患很大。栈桥与人行道建成后,通过对机动车、行人、自行车进行分流,在市民游客遵守景区通行规则的前提下,可基本杜绝此类安全隐患,为大家营造安全、安心的休闲环境。同时,通行效率也会显著提升,以往因“人车争道”导致的拥堵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让市民游客的休闲出行更顺畅、更舒心。
具体而言,工程完工后,东门上山道左侧新建的人行栈桥支持步行、推自行车游客双向通行,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上山道右侧新建的人行道主要供步行、推自行车游客上山,有推婴儿车等特殊需求的游客也可从此通道下山;中间的机动车道专供机动车行驶。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施工单位正进行最后的修补、清扫与整理工作。“东门栈桥于8月30日正式向游客开放;而右侧人行道早在今年‘五一’假期前已投入使用,方便市民早享便利。”罗志勇说。
克服重重困难后,工程最终于8月底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东门栈桥呈现两大亮点:观景休闲更舒适。栈桥视野开阔,专门设置1处专用观景平台及多处休息平台,市民游客在上下山途中可随时驻足观赏山林景色,同时缓解登山疲劳,尤其适合亲子、老年群体使用;登山出行更轻松。栈桥主道梯段坡度平缓,大幅降低登山体力消耗,让市民登山休闲的过程更轻松、更安全。
东江时报记者周智聪 实习生张荟婷 通讯员高扬 邱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