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小王子”爱即兴对唱
客家山歌传承人毛锦堂创作百余首山歌弘扬正能量

客家山歌传承人毛锦堂。
“大家都在等着你唱山歌喽。”近日,在惠东县南湖公园,年过八旬的薛大妈拉着“山歌小王子”毛锦堂高兴地说道。随着毛锦堂旋律优美、委婉动听的歌声传开,人群纷至沓来,侧耳倾听中传出阵阵笑声。
惠东本地人毛锦堂自幼伴着客家山歌长大,怀抱着对山歌的情愫,这些年他自行创作了百余首弘扬正能量的客家山歌,将山歌唱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唱到山区里。在朴实动人的歌声浸润中,人们对山歌的依恋愈加浓烈。作为惠东县第五批县级非遗项目(客家山歌)传承人,毛锦堂在传承和发扬客家山歌文化的道路上马不停蹄。“我会一直唱下去。只要有人想学客家山歌,我就会教。”
即兴对唱受到观众追捧
在惠东县南湖公园,一位爱唱山歌的阿伯兴致盎然地与毛锦堂对唱,两人你来我往,语句简短节奏紧凑,即兴对唱十多个来回仍灵感不止,阿伯称赞毛锦堂的山歌唱得好,毛锦堂则以山歌谦虚回应:“阿伯才是老师傅,我只是个小学生啊。”丰富逗趣的对唱,惹得众人笑声、掌声不断。随后,凭仗浓厚的氛围,毛锦堂又携搭档即兴对唱爱情山歌。众人纷纷举起手机,录上小视频与亲朋好友分享。
1972年出生的毛锦堂是惠东县白盆珠镇鹿窝村人。爷爷奶奶和隔壁老人都爱唱爱情山歌,年幼的毛锦堂虽不懂其中深意,却听得十分过瘾。10岁时,毛锦堂就会唱山歌,他最大的乐趣是在上山割草、砍竹、放牛的时候唱山歌。客家山歌如同身体中流淌的血脉一般,温暖地涌动。
20岁时,毛锦堂离开山村外出打工,后来在惠东县城开鞋厂,因忙于事业,山歌就唱得少了。直到2013年以后,事业稳定、生活不愁,孩子都长大了,他也有了比较多的空闲时间唱山歌了。
从2015年开始,毛锦堂通过手机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人。10多个山歌微信群成员遍布惠东、梅州、河源等地,闲时大家互相交流学习。通过山歌群,他还认识了惠东本地几个山歌搭档。“跟搭档对歌非常考验即兴能力,对歌讲究押韵、内容好。要成为客家山歌‘老司机’,就要多学、多想、多唱、多练、多积累。”
自学快板、三线琴,用弹唱形式演唱
不断学习中,毛锦堂的山歌越唱越好,他走上舞台表演则源于一次偶然。2017年元宵节,惠东县宝口镇龙水村请来河源一帮山歌表演者,毛锦堂被朋友推上台对唱。从那以后,他就走上了客家山歌演唱之路。为丰富表演形式,他还自学快板、三线琴,用弹唱的形式唱客家山歌。
渐渐地,毛锦堂的名声传开,从2018年开始,惠东县文化馆便邀请他下乡表演,在惠东县城及宝口、白盆珠、安墩、高潭等多个乡镇演出,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地方戏曲在基层地区的传承发展。随着现场表演小视频在朋友圈传开,毛锦堂也被赋予“山歌小王子”的称号。现在,毛锦堂常受邀到各地表演,惠东及周边的群众,也常在进新房、办喜事、修祠堂等重大日子,邀请他去唱山歌。
“山歌的寓意深,大多数都是传扬正能量的,比如教人孝敬长辈、家庭和睦、做人和善等。”目前为止,毛锦堂自行谱曲、填词,创作了《敬母亲》《大恩情》《山歌弘扬十九大》《家和万事兴》等大约百首客家山歌。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词,常常让很多老人和年轻人潸然泪下。
如今,作为惠东县第五批县级非遗项目(客家山歌)传承人,毛锦堂深知肩负使命。“客家文化山歌是几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不能失传,我会一直唱下去。只要有人想学,我就会教,希望能推动弘扬客家山歌文化。”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 通讯员林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