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唯有信仰不可辜负

——读马营的《密查1938》

惠州日报2019年07月13日

日前,在央视CCTV8频道热播的红色悬疑谍战大剧《密查》,让军旅作家马营的小说《密查1938》(作家出版社出版)再次进入公众眼帘。该书以揭秘当年“第一绑架悬案”为引,讲述了在国共合作的关键时期,国共两党围绕共产党高级将领宣侠父失踪案所展开的谍战故事,凸显了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与反动势力斗争的艰辛和智慧,彰显了人生唯有信仰不可辜负。

以线性叙事为主,结合戏中戏、多线交叉叙述方式呈现

作为马营谍战三部曲之二,该书讲述了1938年,在抗日战争、国共合作背景下,蒋介石听信谗言授命西安特务组织,密裁了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中共党员宣侠父。在中共强烈抗议下,迫于舆论压力的国民党被迫在西安成立破反专署,调查宣侠父失踪案。中共地下党员、原中统特工武仲明,在风云诡谲的局势中临危受命,凭借聪明才智游走于各种势力之间,与各方进行着不仅是刀锋上的对决,还有人性的较量。整个案情扑朔迷离,并掺杂着青帮、日本特务等八方势力的角逐,生动再现了历史长河中古城西安的峥嵘革命岁月。书中以线性叙事为主,结合戏中戏、多线交叉叙述的表现方式,打破了谍战剧的老套雷同,从而营造出宏大的历史架构和紧张的悬疑氛围,形成环环相扣、紧张刺激、刚劲十足的效果。

人性的复杂是该书的重要看点之一。在这场博弈中,武仲明所领衔的破反专署,集结了西安军、警、特和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各路人马,敌中有我,我中有敌。错综复杂的关系下,每个人都像是披了层薄纱一样迷蒙,也致使调查屡陷困境,处处陷阱,处处杀机,而风暴中心下的诸多人物因此显得形象格外饱满、性格突出。如腹黑的国民党高层特工葛寿芝,老谋深算的行营主任蒋敬文,凶狠手辣的青帮老大洪老五,虚伪狡诈的中统特工科长刘天章,狡猾妖媚的日本特务白牡丹,心里矛盾重重的电台侦听专家沈兰......各个角色之间既融合又分离,暗示着扑朔迷离的混乱时局。而隐藏在画面下,寒光闪烁的刀面和出膛的子弹,更是增添了一丝紧张的气息。

《密查1938》的成功改编上映热播,因为信仰永远不过时

动荡时局彰显英雄本色。“双十二”事变后,各方势力盘踞的西安城中,虽是抗日后方,看似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但危机四伏,宣侠父意外失踪便是最好的佐证。围绕此案,来自不同阵营、不同性格、不同信仰的人物,展开了明暗交错的残酷斗争,惊涛骇浪连番迭起。为了稳固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歼灭日寇,以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为核心的中共地下工作者前赴后继,信守承诺初心。为了理想信念,经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考验的武伯英,为了“策反弟弟”献身革命;为了掩护战友,地下情报负责人老魏忠贞不渝,视死如归;为了将情报送出去查出叛徒,表面傲娇桀骜的地下党石孟舍生取义;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地下工作者武仲明舍弃亲情、爱情,忍辱负重,深陷死地……隐秘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平统一而献身的时代价值与光辉形象,让人感叹不已。他们因爱国而救国,为救国而革命,因革命而不怕牺牲,这是爱国主义通向英雄主义的必然。

家国情是最大的人心。1938年的中国,风雨飘摇。严峻的抗日形势不仅考验着中国力量,也考验着世道人心。面对民族大义,仁人志士纷纷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比如彪悍的抗日英雄第十七军团长胡慕雄私下给八路军物资补给,在摇摆不定中被武仲明共产主义信仰感化的罗子春,以及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西安警察局侦缉队长师应山……充分彰显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对理想的叩问思考,对国家命运、生命意义的积极追寻。

一切的选择与抉择,均来源于信仰的力量。《密查1938》的成功改编上映热播,充分说明主流价值观的弘扬与高收视率并非不可兼得,因为信仰永远不过时。(秦延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