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看淡功名 咏梅独树一帜

丰湖“十二先生”之一陈焕高雅品格为后世景仰

惠州日报2019年08月04日

丰湖书院的前身又称十二先生祠。 惠州日报记者宫晓磊 摄

丰湖书院的前身又称十二先生祠,为了纪念唐宋以来对惠州经济文化最有贡献的12位先哲名儒(陈尧佐、陈偁、苏轼、唐庚、陈鹏飞、许申、苏过、陈瓘、古成之、张宋卿、留正、陈焕)而建。在丰湖“十二先生”中,有一位宋代惠州名贤,他存在感并不强,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特别的经历,但是,他还是被同代人所敬重,也为后世所景仰。他的名字叫陈焕,南宋人。他为后世所景仰,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他虽然才高但轻淡功名;二是他写的诗歌别具一格,号称“清劲”,其中以咏梅诗最为有名。

讲道理教化横行乡里之人

据《万姓统谱》记载:“焕字少微,广东博罗人。安贫守道,敝衣疏食,处之晏如。”陈焕朴素的物质生活并不影响他谦和礼让的优秀人格。据记载,他曾经用谦逊讲道理的方式,教育乡里横行霸道的人,而这些霸道横行的人也被他“逊化”,收敛心性循规蹈矩,称他为“陈先生”。

陈焕人生的辉煌处,应该是以特科(常科外选拔人才的考试)入选为官,调任高要县主簿,但是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陈焕任期结束后,并没有继续当官,而是选择“不仕”这条道路。在各个时代中,很多人都以入仕当官为荣,陈焕却像范蠡、张良一样选择了退让自守的道路,让人颇是叹服。

官阶不高但颇受赏识

陈焕可能官阶不高,但当时有名的学者官员芮烨就曾和陈少微交好。有一次,芮烨到陈焕家中做客,见其家四壁萧条,感叹万千,赠以诗云:

原思非病贫何患,回也虽贫乐有加。

岁晚与谁同此味,梅花深处是君家。

诗的意思是:我原来认为贫穷又不是什么病,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孔子的弟子颜回不也是家贫但也乐在其中吗?(孔子曾夸奖他的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饭,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一年将尽的寒冬里,梅花凌寒遍地开放,陈少微家就在栽满梅花的丛林深处,可是谁能真切体味他这又贫又寒的境况?谁能真正理解他洁雅清高的品格?

芮烨如此称道陈焕,他是什么人呢?芮烨(1115~1173),字国器,一字仲蒙,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擢监察御史,孝宗隆兴二年(1164),为广西东路转运判官(清乾隆《广东通志》卷二六)。一说为广东提狱。宋乾道五年(1169),除国子司业,旋升祭酒。当时芮烨很有名,陆游、朱熹皆与之交往。其中陆游有几首诗就与芮烨相关。比如:落笔龙蛇仲蒙帖,满怀风月季长诗。仲蒙就是芮烨,讲陆游称赞芮烨的字写得好。芮烨长陆游11岁,在仕途上,芮烨比陆游更得意。芮烨曾在玉山接待过陆游,彼此意气相期,四年后,芮烨任国子监司业,掌管太学事宜。陆游借芮烨赴朝之机,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

往岁淮边虏未归,诸生合疏论危机。

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未可非。

万事不如公论久,诸贤莫与众心违。

还朝此段宜先及,岂独遗经赖发挥?

该诗讲述的背景是:孝宗隆兴元年(1163),主战派将领张浚率师北战,主和派大臣汤思退等极力阻挠,致使抗战失利。次年十月,金兵渡淮南侵。十一月,太学生张观等72人不顾朝廷禁令,上书论汤思退等排挤张浚,撤毁边防,贻误战机,请斩汤思退,逐其党羽,任用主战派。芮烨将要主管太学,陆游便建言“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未可非”。

陆游是南宋的著名诗人,但像陆游这样的人都要在芮烨面前展示才华以期得到认可,可见芮烨是比陆游更牛的人。而芮烨这种人还要去拜访陈焕,并写诗称赞陈焕,那么,陈焕又是什么样的厉害角色呢?

一首梅花诗奠定文坛地位

古今中外,写梅花诗的人很多,然而被记住的并不多。在中小学课本中,也收录了一些写梅花的诗。其中就有王安石咏梅的诗。王安石的名气大家都知道,这首咏梅诗很多人也都能熟知背诵,特别是最后二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更是把梅花的品格雕画出来。

众多的梅花诗中,陈焕写的梅花诗与王安石写的梅花诗有异曲同工之处,很多人常把王诗与陈诗并读赏析。不过因为陈焕的名气并不如王安石,陈焕的这首梅花诗也不为人熟知。陈焕的梅花诗是这样写的: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此首梅花诗,用拟人、用典等方法,先从“云里”“溪桥”写出梅花生长于高山云岭、溪桥环绕的环境,衬托梅花卓而不凡,并以“独树春”的自甘寂寞、先知先觉的智慧,解消冬天的严寒封锁。接着以拟人化的“惊”“匀”二字,生动写出梅花美丽端庄;三四句由佳人联想到了张良,据《史记》记载,张良虽然是汉初三杰,却长得像美女,有阴柔之美。陈焕通过用张良的典故,表现梅花既有如张良的姣好容貌,又具有其智慧光彩、甘于寂寞、高洁自守的襟怀。

陈焕的这首诗,写景、抒情、用典融于一体,“试把梅花比张良”,从一个新的角度表达了梅花的精神风貌。

晚年隐居于罗浮山一带

陈焕晚年隐居于罗浮山一带,芮烨造访陈焕的时间应为他在广东任职的五年(1164-1169)时间。隐居罗浮山的那段时间,陈焕还和当地人士有过交往,其中,《黄龙洞口道人送茶及筇竹杖》这首诗就讲了在罗浮山黄龙洞口一个道人送茶和筇杖给他的经过:

露泣新芽九节筇,芽如雀舌节如龙。

烹来习习风生腋,拄上罗浮第一峰。

当然,从文学的角度,此诗只是应酬之作,价值稍少,但这也是陈焕隐居罗浮山一带的有力证据。

陈焕的《梅花》诗,角度新,深富内涵和意蕴,可见其才情品格。前文芮烨赞美陈焕,也提到了梅花。可见,梅花之于张良,之于陈焕,之于智慧高洁之人,确也神韵相通境界高扬。

唐代陈子昂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而名盛一时,陈焕的咏梅诗,也因“方信留侯似妇人”而开新格局。

毕竟,唐宋诗词之繁若辰星,能以一二首而闻名的人,本来就不多。而这,应该就是陈焕位列丰湖十二先生的重要原因。

惠州日报记者宫晓磊 通讯员林卫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