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中坪尾村上榜

文化旅游部公布第一批全国旅游重点村名单

对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精品项目予以支持

惠州日报2019年08月06日

龙门县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中坪尾村。 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周 楠 摄

扫一扫,了解更多旅游资讯。

7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旅游重点村名单,全国共有320个村庄上榜。其中,广东省共有10个村庄榜上有名,包括我市龙门县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中坪尾村。

据了解,今年6月初,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遴选工作。

此次入围的32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是符合文化和旅游发展方向、资源开发和产品建设水平高、具有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作用的乡村(含行政村和自然村),具体有6项遴选标准,其中,乡村民宿、公共厕所以及吸纳村民就业等都将包含在遴选标准之内。这6项标准具体包括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保护较好、乡村民宿发展较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完善、就业致富带动效益明显等。

此次进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的乡村,将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文确认,优先享受国家有关支持政策。文化和旅游部将依托旅游规划建设单位、创意设计机构、培训机构、媒体渠道、投融资机构等各方资源,在旅游规划、创意下乡、人才培训、宣传推广、投融资支持等方面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精品项目予以支持。鼓励各地利用各类资金渠道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支持。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等方式,适时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开展考核评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机制。

乡村旅游将作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重点

在素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国避暑天堂”美誉的南昆山中,有一个海拔600多米的小村庄——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下坪社区中坪尾居民小组。中坪尾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气候宜人,是名副其实的避暑天堂、养生宜居宜游度假村。近几年来,中坪尾村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家庭旅馆的发展,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

中坪尾村的发展是我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通过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发展全域旅游”的部署,通过建设特色小镇、农业公园、旅游绿道及红色旅游打造宜居宜业、可憩可游的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日趋壮大,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发展效益明显提升。2018年我市全年接待游客5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0亿元,新增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将以品质提升为核心,打造一流旅游产品,利用惠州市山、水、林、田、湖等资源,以历史风貌建筑、乡土文化、生态建设为依托,做好乡村旅游文章。

“乡村旅游将作为全域旅游的发展重点。”该负责人说,通过利用江河湖海山泉瀑的优美生态,鼓励条件成熟的乡村旅游景区申报创建A级文化旅游特色村,推动农房变客房,组织开展民宿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引导民宿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建成一批“金宿”和“银宿”。

同时,培育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将旅游贫困村的民俗风情、古旧建筑、特色餐饮、民宿、森林景观、民族风情等作为旅游产品与周边成熟景区连接起来,培育发展惠州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开发特色产业农产品,与周边乡村形成产业链条、实现联动发展,增加旅游产业扶贫收入。

通过实施“粤菜师傅”、“东江菜师傅”工程,深挖传统乡村东江菜美食,与民俗文化、农业观光休闲等相结合,在十个具有较好旅游资源的乡村中,建设“东江菜烹饪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帮助乡村培养东江菜烹饪厨师,开办具有乡村特色的“农家乐”,形成“一村一店一菜”的乡村旅游项目,帮助乡村“东江菜师傅”开拓就业创业渠道。

此外,还将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非遗项目,开展文化遗产濒危项目抢救行动,申报一批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民族民间特色之乡”。

惠州日报记者谭 琳

相关链接

广东入选首批全国 旅游重点村名单

广东省上榜的10个村庄分别为: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湛江市霞山区特呈岛村、茂名市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惠州市龙门县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中坪尾村、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村、韶关市仁化县丹霞街道瑶塘新村、江门市台山市斗山镇浮石村和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罗洞村。

(谭琳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