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和治疗恋物癖

惠州日报2019年08月08日

睡眠心理科门诊主任医师徐娟。

2234880心理咨询热线

千方百计地收集其偏爱的异性的物品,不惜冒偷窃、名誉扫地、前途自毁的风险,不停地到处寻找。若拿不到这些东西,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门诊主任医师徐娟表示,这是典型的恋物癖症状。当恋物癖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偷窃行为便变成经常化了,每隔一两天就要去偷一次,不然就觉得浑身难受。

男孩青春期“恋物”成瘾

在市第二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门诊,一名就读初二的患者因患恋物癖正在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据了解,近段时间,该患者的母亲发现自己晾在阳台上的内衣和丝袜经常会不翼而飞。某次下班回家,发现其儿子正躲在房间里偷偷试穿她的内衣和丝袜。后来,母亲还在其儿子房间的枕头、衣柜等地方找到了“失踪”的内衣。更让患者母亲不能相信的是,儿子竟然还将她的内衣塞进书包里带到了学校,被同学发现报告给老师,老师也把这一情况打电话告知她,并建议她带小孩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通过沟通了解到,患者平时性格内向、腼腆,不爱说话,很少与同学交流,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在问及收藏内衣的原因时,他称有次看见妈妈晾晒在阳台上的内衣和丝袜后,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性冲动,偷偷取下来并试穿,这种体验让他很兴奋和愉悦,也越发不可收拾。

疏导、认知领悟疗法双管齐下

徐娟指出,这种行为在医学上被称之为恋物癖,属于冲动控制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种成瘾性心理疾病。恋物癖的产生大概有以下4个原因:

1.习惯的结果

患者最初的性兴奋出现时,往往与所恋物品有一定的联系,经过几次反复,形成一种条件反射。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无意中通过异性贴身用品获得性快感,后来又经过反复行为强化,形成不良性习惯。

2.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由于异性相互接触较少或者与异性的交往存在社交障碍,这样便使他们将自身的性冲动向一些异性的象征物发泄,经过几次这样的反复,往往就形成一种习惯。

3.性心理发育异常引起

患者往往都有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生殖器的忧患、害怕被阉割,从而把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或饰品作为性器官的潜意识,以缓解内心的不安。

4.性知识缺乏

好奇和意识方面的某些问题也是形成恋物癖的原因。

“目前,恋物癖主要采取心理治疗的方法”,徐娟介绍,一种是疏导疗法,要求助于心理医生,让心理医生帮助分析恋物癖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以及恋物癖的本质和特点,使患者对自己的病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治疗的决心和信心;另一种是认知领悟疗法,通过患者对疾病过程的回忆,找出根源,然后帮助患者分析解释恋物癖行为的危害。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 婷

通讯员郑愿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