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浩气长存天地间

矗立在博罗县园洲镇人民广场的李源雕像。 惠州日报记者黄秀霞 摄 (资料图片)
李源是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代理省委书记、省委书记,并在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
李源,又名梦福、梦九、梦龙,今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人,1904年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5岁跟哥哥李桂森一起到香港谋生,在昌兴公司亚洲皇后号轮船当海员。
积极参加工人运动
1921年下半年,李源加入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参加海员的斗争活动,是革命斗争的积极分子。1922年1月12日,苏兆征、李伟民等发动香港海员大罢工,李源加入罢工行列,随广大海员一起,回到广州。罢工胜利后,李源重返香港,和陈郁、陈权等青年海员建立了“工余乐社”,吸收进步海员参加业余文艺活动,排演思想内容健康的文艺节目。
1925年秋,经苏兆征介绍,李源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后担任中共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支部书记。
1926年,李源按照党的指示,到国民政府财政部属下的缉私检查队任指导员。他经常和队员一起,到全省各沿海港口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巡查,缉获了奸商和不法之徒的大批走私物资。“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缉私检查队遭受国民党反动武装的包围袭击,许多队员壮烈牺牲。李源虽然幸免于难,但他在广州一德西路“工余乐社”的住地遭到搜查,“工余乐社”被封闭。
李源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而是继续留在广州。他化名李昌、李泉,秘密活动于工人群众中,做宣传鼓动工作。后来,参加广州起义,起义武装撤出广州后,李源奉命暂时留在广州,担负掩护撤退的任务,然后前往香港向中共广东省委汇报广州起义的情况,后来还负责安排从广州转移到香港的同志的食宿和工作,并秘密往返于香港、澳门等地。
险恶环境中战至生命最后一刻
1928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派李源、黄雍到海南工作。李源和特委领导革命武装和广大民众改变斗争策略,打破敌人的“围剿”,在陵水办干部学校,培养军事骨干。
1928年2月20日,中共广东省委机关被破坏,很多同志被捕。李源从琼崖回香港后,成功营救出邓中夏、罗登贤、王强亚等。同年4月13日,李源出席了省委在香港召开的扩大会议。李源先后任中共广东省委代理书记、省委书记。
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李源因工作需要没有出席大会。会上,他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那时,粤东地区的斗争环境极端险恶,被称为“不毛之地”。1928年秋,李源不避艰险,亲自前往粤东地区。出发前,他对妻子说:“这次我要出发到艰苦的粤东地区去,你已经身怀六甲,不能随行。如果我不幸牺牲了,往后生下或男或女,辛苦你抚养他成长。请你教育孩子长大后为烈士报仇,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
李源到达粤东地区后,向党员干部传达了党的“六大”精神,与同志们一起,披星戴月,露宿风餐,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28年秋末,李源从丰顺往大埔三河坝,因民团告密,李源在三河坝渡口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后惨遭敌人秘密杀害,时年二十四岁。
1928年11月25日,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第二次扩大干部会议,举行沉痛的悼念活动,省委机关报《红旗周刊》发表《纪念死难诸先烈》一文。中共广东省委委员、香港市委书记邓发在《红旗周刊》发表《悼李源同志》的文章,称赞他“一生奋斗的精神,都有深刻的印象在无数的工农群众的心坎里,他的鲜血可以凝成革命的鲜红的血花!”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 上一篇:“菜单式”志愿服务精准满足群众需求
- 下一篇:参赛项目与“2+1”产业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