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可园

□黎钰筠

惠州日报2019年09月01日

园林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趁着暑假,我来到可园,一睹它的风采。

可园,闹市中的园林建筑,坐落在东莞西博厦村。可园主人张敬修因修炮台有功,被派往广西做官,后回乡,于1850年开始修建可园,直到1864年才基本建成。

走进可园,里面亭台楼阁、厅堂轩院一应俱全。像可亭、可轩、可院等等,散发出一股浓郁的历史韵味。瞧,远处一条小桥连接着湖中央的小亭子,这亭子,便是可亭。可亭不大,却富有诗情画意。在亭子里,能与天鹅嬉戏,也能欣赏古建筑。

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柳地堤上,看,两旁长着翠绿色叶子的柳条垂在墨绿色的湖上,徐徐清风吹来,柳条便左右摇摆。这清风好像也把人心的烦恼拂去了。这时,下起了绵绵细雨,那细如发丝的雨水如芭蕾舞者的脚尖落到湖中,没有声音,却激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

走过柳堤,来到古建筑群。墙角瓦片上都长了青苔,在这绿得好像能挤出水的青苔里,似乎包含着许多历史故事,这里石桌、石椅、盆景、假山随处可见,我好像看到了清朝的画家居巢和居廉坐在石椅上写生。

可园的窗也都很有特色。像漏窗,没有玻璃,窗框花纹形状丰富多彩,漏窗透景,增加了园内景色的层次感,还有蚌壳窗,不仅采光性强,还能散热,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再往里走就能找到“草草草堂”,一入门就能看到张敬修的铜像,他霸气地坐在那里,一手拿着书,眼睛望着远方。历史上张敬修曾三起三落,颇有传奇色彩。

时间到了,我们要离开了,可园,这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建筑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图片由方炳徐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