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能变成成功基石

惠州日报2019年09月07日

习惯是一种固定程序或者定期实施的行为,且在许多情况下是自动执行的。儿时,大家都经历过师长类似“21天改变习惯”的提醒,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各种各样的习惯。为什么幼时看起来差不多的人,越长大越变得不一样呢?原来是因为有些小习惯日积月累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我们在开始时无法想象的。

《掌控习惯》一书集中阐述了个人如何利用习惯的形成机制去有效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戒除坏习惯。作者指出,习惯是重复了足够多的次数后而变得自动化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始于反复尝试。人们很容易高估某个决定性时刻的重要性,也容易低估每天进行微小改进的价值。我们做了一些改变,但总是迟迟不见期待中的效果,于是我们可能就失去了改进的动力。有研究数据表明,如果一年内每天都能进步1%,到完成时将会进步37倍。相反,如果一年中每天以1%的速度退步,现有的任何东西会降到几乎为零:微小的好习惯会慢慢变成成功的基石,微小的坏习惯会“得到”归零,真是可怕的统计结论。

书中提到的“习惯四步法”定律能够帮助读者建立一套持久有效的行为系统,进而养成好习惯、戒除坏习惯。何谓习惯四步法?即:提示→渴求→回应→奖赏。首先是提示。这个提示触发你的大脑启动某种行为举止。这是预测回报的零碎信息。你的大脑在不断分析你的外部环境,寻找奖励所在的线索。因为线索是我们已然接近奖励的第一个迹象,它自然会导致人生滋生渴望。其次是渴求。也是每个习惯背后的动力,没有某种程度的动机或欲望-不渴求改变-我们也就没有采取行动的理由。你渴求的不是习惯本身,而是它带来的状态变化。然后是回应。回应是你的实际习惯,它的形式可以分为思想上或行动上的。反应发生与否取决于你有多大的动力,以及所要采取的行动难易程度。最后,回应会带来回报。获得奖励是每个习惯的最终目标。提示的作用是让你注意到奖励的存在。渴求是想要得到奖励,回应则是获得奖励。如果一种行为在这四个阶段中的任何环节做得不够,那么它就不会成为习惯。(张 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