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重科研 强师资 创特色

科研活动。

同课异构。

教师基本功大赛前科组一起准备。

小学语文教研组。

化学教研组。

任秀华。

邓瑞儒。

王利玲。

黄居环。

刘璐。

严惠群。
创建于2006年的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秉承“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梦想的学校”办学理念,确立以“质量一流、师资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的“四个一流”为办学目标,以争做“敢于担当,富有学识,身心健康”有气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2016年实施“模块化序列教学”课改项目并依托该项目,2017年12月成为广东省首批艺术特色学校。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为强师资,该校在教师培养、课题研究等多方面下功夫,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着力培育有教养、会学习、强体魄、有竞争力的学生,学校已形成乐学、会学的良好学风。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夯实教育发展后劲
习总书记在去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
一直以来,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重视教师继续学习,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大力支持教师继续教育,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尽可能多地为老师们争取学习机会。上学期学校就组织了两次校外专家进校园培训活动,派出去学习培训的老师有42人次。
为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该校加大力度开展青年教师培养,以夯实学校教育发展后劲。学校扎实开展“青蓝工程”,做好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每个学期开学,学校都会为教龄1~3年的教师选配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要求结对期间,徒弟要听师傅20堂课,师傅要听徒弟10堂课,还有对徒弟的教案、带徒弟参加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规定。学校科研处还专门制订青蓝工程结对手册,从结对的环节、安排、要求、评价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说明。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强化导师引导的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给老师们提供一个相互观摩、学习、切磋的机会,加快教师成长的步伐,调动老师们共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还通过举行校内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比赛,引导他们主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反思教育教学,以赛促教,提升教学质量。
当这些举措落实到位后,教师的专业水平迅速提升,让许多老师变得更优秀。近两年该校教师在区级以上教学比赛中有72人次获奖。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教学质量提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充分发挥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通过学习培训、校本校验、课题研究、教学反思等多种途径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促进学校教科研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该校科研处负责人认为,教研不仅是教学,更应该是教育的理念。该校结合德育目标开展教科研活动,同时要求学科活动、研讨课等研讨活动的开展要尽量结合课题研究,以期做到以研促教。
上学年,该校开展了校内公开课62节。该校在上学年还成功承办了初中历史、初中物理、初中语文、初中信息技术、初中道德与法治、初中化学等2次市级、4次区级教研活动,接待了全市、全区相关学科的500余名教师到校交流学习。
在学校科研处的不断引领下,该校教研组建设成效显著。中学数学科组和小学语文两个科组于去年获评“惠城区优秀示范科组”“惠州市优秀示范科组”。今年教研组的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又受到惠城区教研室的肯定,小学美术科组和中学语文科组被评为“区级优秀示范科组”。
目前,该校在研课题一共有9个,其中第一个国家级课题通过立项申报,并已经进行了开题报告会,实施研究当中。同期还有1个与惠州学院共建的市级课题也通过立项申报,并已进行开题报告会。5个课题进行了结题鉴定,其中1个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
优秀科组代表风采
小学语文科组
打造阅读工程,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科组以办学理念为指引,紧紧围绕“有教养、会学习、强体魄”的学生培养目标,大力实施小学语文“阅读工程”的课程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园”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创建学习型校园。
小学语文科组组长马定红介绍,该科组成员共有32人,这是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向上、拼搏创新、专业能力强,敬业爱岗的团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成为学校各科组的领头羊,深受领导、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该科组常规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每学期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经典诵读、诗歌会、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图书漂流活动、课本剧、戏剧、舞台剧表演比赛等。
小学语文“阅读工程”是该校三大课程改革之一。小学语文科组大力实施小学语文“阅读工程”,从阅读环境创设、阅读书目精选、阅读目标制订、阅读课程开发、阅读平台搭建、阅读评价构建6方面进行研究实践,并取得初步成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2017年春季,该校成功申请承办惠城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研讨会,“阅读工程”的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推广运用,全区100多所学校的老师观摩了该校邱怡斐老师一节“外阅读”研讨课,一致给予好评。
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小学语文科组开发的市级课题《小学语文“阅读工程”实施策略研究》已通过了结题验收,并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化学教研组
探究式学习进课堂,全面提升教学品质
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化学教研组现有教师4人,有“惠州市骨干教师”“惠州市化学委员会理事会成员”“广东省百千万名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化学教师能力大赛获奖者”等优秀教师。在科组长邓伟看来,这是一支团结互助、爱岗敬业、敢于拼搏进取的年轻队伍。
化学教研组全组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立足素质教育,使探究式学习进入课堂,全面提升教学品质。坚持开展一星期一次的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记录,每学期结束有工作总结。在科组里,教师们互相磋商教学方案,共同探讨教学疑难,老师课后总结、反思,很好地发挥了集体备课力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化学教研组以重视人的精神发育、培养人的科学素养为出发点,注重学生身心发展,提倡“多鼓励、多指引、多欣赏”的做法,切实从心灵上和言行上关爱每一个孩子,坚持高效课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连续7年初中化学学科中考成绩位于惠城区前列,2014年中考总值在惠城区排名第三名,2015年中考成绩在惠城区排名第一名,2016年中考成绩在惠城区排名第三名。
该科组老师非常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如每年一次科技节的化学知识竞赛、科技创新、化学与生活的科技讲座和化学课外活动等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优秀教师代表风采
任秀华:只要有梦有追求就有激情
任秀华是有着28年教学经验的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她的梦想就是做学生的引路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用爱心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使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义务辅导,经常最后一个离开校园。每逢长假日,她每天早、晚各两个小时,给学生开通电话热线或用微信来解答问题。任秀华对学生如慈母般,对贫困学生经常资以财、物,平时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她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2015年,她根据所教毕业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校提出数学、英语两个学科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相比原来的教学,分层教学后,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但她毫无怨言,带头默默奉献。其实早在2009年任秀华就有分层的做法,为该校首届毕业班中考成绩荣获惠城区第2名作出了很大贡献。
2013年和2016年,任秀华分别获得“惠城区优秀教师”称号等荣誉。有很多年轻的老师经常问任秀华:为什么你教书这么多年还激情不老?有没有想放弃的时候?她说:激情是不分年龄的,只要心中有梦想、有追求,就会有激情。
王利玲:没有爱的教育不是好教育
王利玲是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的初中数学老师,从教17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年,王利玲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了这句古语。
教学中,王利玲的课堂比较自由,她引导学生讲题、编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为让学生爱上数学,她会把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她分别于2013年、2015年、2018年获评惠城区优秀教师。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做班主任的王利玲尽量去了解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为走进学生内心,她还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与学生交流时,王利玲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面对学困生,她一视同仁,即使学生问的问题非常简单,她也会耐心地解答。王利玲非常善于关注学困生的内心,她认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后,会大力鼓励,以此增强学生自信,从而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目标。
当有学生因为喜欢王利玲而选择报读数学专业时,有学生因为感受到王利玲如母亲般的关怀而叫她利妈妈时,王利玲感受到的是作为教师的幸福感。
刘璐:责任和爱相伴到永远
刘璐是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从教6年。她热爱自己的岗位,平时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在学习、实践、求索中形成一套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
工作中,刘璐善于从学生心理入手,给予他们最适合的教育。她是一名创新型的青年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作业布置、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分层。比如同样的学习内容要求学困生了解字词文义,中等生品读语言,拔尖生延伸拓展。她还利用中午和下午放学时间,为学生培优补弱。她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做班主任期间,她会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明是非。面对一些“问题”学生,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去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她认为很多孩子都是因为缺乏爱和温暖才会出现一些行为偏差。今年,她被评为惠城区优秀班主任。
每每到了毕业季,很多学生表达对刘璐的不舍,她认为,这些不舍也正是平时的小摩擦慢慢积累而来。作为教师,责任和爱应该相伴到永远。
邓瑞儒:教师没爱教不出好学生
邓瑞儒是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语文老师,已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27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教师变成现在自己口中的“老人家”,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更迭中,邓瑞儒依然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
2006年,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正式开办,邓瑞儒作为首批教师见证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建校之初,加上校领导全校只有6名教师,2个班90多个孩子。邓瑞儒带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并且做班主任。那时学校条件很艰苦,设施设备不是很完善,但大家从不喊苦怕累,到第二年教师就增加到二三十人,学生人数也慢慢增多。
邓瑞儒担任了近10年的年级组长,也有着丰富的班主任经验,先后获得惠城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邓瑞儒认为没有爱教不出好学生,她坚持以德育人、以情育人、以智育人。在课堂上她是严肃的邓老师,课下又和孩子很亲近。为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邓瑞儒非常重视家校沟通,采用多种方式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育人。她说,做老师的成就感主要来自学生的进步,生病时孩子们一句问候都能让她感觉幸福满满。
黄居环:倾心教育,服务师生
1995年毕业后,黄居环就当政治老师。24年里,他在三尺讲台上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用真情和爱心浇灌着每一棵幼苗茁壮成长。不管是在教师岗位还是行政岗位,他都以身作则,用敬业、付出赢得尊重和认可。
为让学生对政治学科感兴趣,教学中,黄居环会将政治与经济生活、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相联系,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备考方面,他善于抓教材的重点、社会热点、中考考点,会采用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他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进步、有出息、品德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自2010年调入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工作以来,黄居环一直负责九年级毕业班的管理工作,带领九年级教师取得一次又一次的优异成绩。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是他的人生信条。做教务处主任后,他花了很大的力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管理、落实常规工作等,以校为家,经常加班加点,无私奉献,默默耕耘。
2013年、2014年黄居环被评为区优秀教师;2015年、2017年被评为市先进个人;2018年被评为区师德先进个人。
严惠群:被学生围住像明星一样
受以前老师的影响,严惠群从初中开始就打算以后长大要做老师。2010年6月,严惠群从韩山师范学院毕业后,便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在8年的教育教学中,她以自己的专业去引导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严惠群现担任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美术科组长。教学中,她力求以轻松心态挖掘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她善于通过游戏、故事来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她还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教学,真正体会到画画是一件快乐享受的事情。她觉得和学生在一起是很开心的事,而学生们也回报她各种喜欢。有时学生围在她身边,让她有明星的感觉。
教学之余,严惠群还会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积极参与各种艺术展览。目前,她是惠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013年,她的“画说惠州,书写未来”油画《城市记忆》系列作品获入选奖在广州巡展,2016年获得惠城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师生书画作品展一等奖。
本版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范文燕 通讯员钟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