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对着山林,也要西装革履

《鲛在水中央》主人公郭世杰不管春夏秋冬,总是维持这样的形象

惠州日报2019年09月14日

“吃过早饭后,我对着墙上残留下来的半面镜子细细把下巴刮干净,把头发三七分梳整齐,再喷点摩丝定型。然后穿上一件卡其色衬衣,打好那条蓝底白点的领带,外面再穿上一件深蓝色西服……把自己穿戴整齐是我每天早晨起床之后的一个重要仪式。”

如果这是一个生活在城市和县城的人,每天装扮得如此光鲜,并没什么特别的。但奇怪的是,这个人隐居在深山的废弃铅矿,整天除了面对植物和动物,没有任何其他的观众,就算身上披挂个麻袋都能随便出入。但他为何每天要花费那么多时间,一丝不苟地维持这种光鲜的形象?且不管干什么就算买山货也总是以穿西装打领带的形象出现?他还吐露心扉说:“就算这一整天不过是对着山林和鸽子,我也不敢在仪表上有丝毫懈怠。”

这个他,便是小说《鲛在水中央》(孙频/著,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主人公郭世杰,一个干过多种活儿、最后不得不选择到深山的废弃铅矿去隐居。在隐居的日子里,他走很远的路,不停去找家中藏有不少书的范听寒。驼背老人范听寒,顿顿都坚持要吃硬面条;而主人公郭世杰则不管春夏秋冬,总是维持穿西装打领带的形象。

“不管生活多么卑微和孤独,人都必须要有一些仪式感。”《鲛在水中央》的作者孙频在接受我的专访时这样说道,主人公居住在深山里,生活拮据,非常孤独,但他每天穿西装,头发梳理得很整齐,他通过这种节奏感和仪式感,不仅给自己一种精神力量,也能从中获得尊严。几十年不变的穿衣风格,就是他对仅剩的尊严的一种抗争。至于驼背老人范听寒,顿顿吃硬面条,他也是以此证明自己还在活着。

每个人的人生过程,会受不少的苦,所以人生有些仪式感,会给自己给生活增加一些生机和小力量。孙频说,她自己在生活中也有一些小仪式感,在每个传统节日喜欢吃从远古留下来的一些食物,比如说,清明吃艾糍等之类的,这就是一些很好的仪式感,人敬畏天地,敬畏自然,就会觉得人在天地间活得更自在一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