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改成新衣 废箱变身玩具

市民石郁香把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生活感染家人

惠州日报2019年10月22日

近年来,“低碳出行,绿色环保”的理念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惠州市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争当绿色环保达人,譬如在超市选购商品时,越来越多市民用自己的布袋代替塑料袋;出游时,越来越多市民自己带水杯代替买矿泉水;许多小视频教人把纸箱变废为宝,做成孩子的玩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昨日上午,记者采访到我市一位年过花甲的绿色环保达人,看看她在生活中是如何践行环保理念的。

废物利用既环保又锻炼动手能力

出生于1950年的石郁香今年69岁了,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缝纫机上进行旧衣改造。“这是我之前的裙子,现在不合适了,我准备把它改成一件上衣。”石郁香边缝制边告诉记者,她一直是绿色环保主义者。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家境不殷实,孩子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她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后来生活条件有了改善,石郁香便买了一台缝纫机,全家上下的衣服都由她包揽。“那时候邻居个个都夸我孩子的衣服好看。”石郁香告诉记者,以前的布料质量比较差,孩子玩耍时一不小心就容易磨破,于是她想了个办法,将磨损处贴上一个小公仔,便又成了好看的新衣新裤了。

再后来,虽然生活条件更好了,但石郁香绿色环保的理念并没有随之改变。她出行尽量走路或乘坐公共汽车,一些废旧的矿泉水瓶不扔还大有用处,比如可以用来制作浇水壶,一些纸箱也可以用来制作垃圾桶、纸巾盒等。石郁香说,她还会用纸箱给孙子孙女制作小玩具,比如滑梯等。“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不仅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很环保,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情。”石郁香笑着说。

节约水电从日常生活做起

“现在不是提倡地球一小时活动吗?”石郁香告诉记者,这在她来说早已经融入日常生活了。说起节约用电用水,石郁香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她在楼顶种的菜从来不用干净的清水浇灌,而是用洗碗水浇菜。洗澡的时候,石郁香是站在盆子里的,洗完澡,盆子里的水几乎也满了,这些水她用来拖地、冲洗厕所等。在石郁香看来,节约用电用水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如果每个人都能节约一度电、一滴水,那全世界就能节约非常多的水和电了。在石郁香的带动下,家里的晚辈们也逐渐步入环保人的行列。女儿夏丽告诉记者,她跟着母亲学做衣服,如今自己也买了一台缝纫机,尝试着买布做衣服,这样既节约资源,也锻炼手脚。“商场买一件衣服要七八百元,我觉得很不值。一件衣服,自己学着做也不难。”夏丽告诉记者,母亲还会绣十字绣,家里大大小小的装饰挂画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夏丽一直都以母亲为榜样,她告诉记者,母亲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理念早已深入全家人的心。

惠州日报记者张荟婷 通讯员郭竹松

惠声惠语

绿色环保“时尚”正流行

环保达人石郁香在物质生活相对贫瘠的年代就开始坚持“变废为宝”,物质条件好了之后仍“不改初衷”,把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生活日常,既节约了资源又减轻了生活负担,一切显得自然而时尚。生活之美千万种,这也是其中一种。

环保达人之所以把环保生活过得堪称极致,“奥妙”之一在于把绿色环保理念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衣食住行中注重资源重复利用,拒绝铺张浪费。大家生活重心、活动范围不同,生活方式各异,但都不妨碍实践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开车时注重停车熄火、下班熄灯走人、家中空调调高1度等举动,都是环保生活方式的具体实践。一些更加“用心”的环保达人对旧衣服、旧家具进行改造使用,外出就餐会带杯子、餐具,外出购物自备环保购物袋,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里减少垃圾的产生……市民环保生活的每一个具体例子都说明,“绿色环保”并非远在天边,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未必以大张旗鼓的方式进行,只要以善待自然环境之心处理好生活“琐事”,形成绿色、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就会减少负累,增添乐趣和意义,于己于人都是正能量。

纵观众多环保达人,他们的生活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充满自由、时尚,相信这种“时尚”会在惠州更大范围流行开来。

(凌保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