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第一站”建设始末
惠州首座500千伏变电站建设过程

500千伏惠州站现状。 惠州供电局供图

各方专家在500千伏惠州站站址进行现场勘查。 张文波供图

由德国购入的西门子主变压器运抵惠州。 张文波供图

主变压器运抵500千伏惠州站进行安装。 张文波供图
1995年12月28日,惠州市惠阳永湖镇的一条村落里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以“惠州”命名的第一座500千伏惠州变电站的投产仪式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举行。这个被誉作惠州电力建设“跨世纪工程”的投产,大大提高惠州电网供电可靠性,使惠州成为全省第5个拥有国内最高等级——500千伏变电站的地市,成为粤东电网的电力枢纽;同时也为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惠州建设成为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珠三角东部现代化强市和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超前举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惠州从“办实业、打基础”开始,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开始构筑自己的工业体系,以全部的热情、努力追赶改革开放的快车。然而到了1992年前后,惠州当时的年用电量只有13亿千瓦时,远不及邻近的东莞等城市。
“你们看惠州现在到处都是工地,而且‘南海石化项目’获得国务院批准立项(1991年1月),要落地惠州大亚湾,这个世纪大项目也要求惠州必须有一个强大可靠的电网支持。”落户惠州的大项目带来了巨大配套和拉动效应,为了帮助惠州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从根本上改变惠州电网落后的格局,惠州供电局做了一个超前的举动:时任局长赖康获悉省电力局将为大亚湾核电厂及沙角电厂配套建设500千伏变电站,同时配套2座220千伏变电站的信息后,立即决定争取将该项目落户惠州。
然而,惠州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用电需求在全省还排不上第5的位置。这个消息在局里传开后,有人质疑在当时用电量并不算多的惠州建设500千伏变电站是否有必要?有人怀疑即使项目建起来了,惠州是否有人才和能力管理好?一时间成为了局里议论的焦点。
赖康从惠州的发展前景以及电力发展的未来等进行充分论证分析,说明兴建500千伏变电站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在局内部统一认识后,赖康通过广东省电力工业局多方工作,想方设法邀请了负责规划500千伏变电站的中国电力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到惠州考察。
在繁忙工作中赖康抽时间陪专家到大亚湾等地考察,让他们亲眼看见惠州如火如荼的开发热潮。还邀请市政府领导和专家见面,介绍惠州的未来布局与发展前景。
通过实地考察,专家们研究后毅然决定项目落户惠州,而且第一期工程一次性上两台主变压器,这样的高起点和规模在当时全国500千伏变电站建设中也是少见的。
1991年11月底和12月初、12月中旬以及1992年3月下旬,广东电力设计院分别三次派专家到惠州勘察选址,并且编写选址报告。
1992年7月30日省电力局粤电计字[1992]115号文下达了“关于500千伏惠州变电站站址的批复”,标志着500千伏惠州站工程计划任务书和站址获得省电力工业局批准。
12万平方米地块的“三通一平”
1993年4月18日,500千伏惠州变电站在惠阳县永湖镇奠基。
500千伏惠州变电站占地面积180亩、站外道路8亩。时任惠州供电局基建办主任张文波每天过上“两点一线、千头万绪”的生活。“两点一线”是他每天什么地方都不去也没有周末和工作日之分,就来回于村里和家之间。“千头万绪”是他每天和施工方、村委会、镇政府、设计方千头万绪的沟通着协调着。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工作需要,在那个还是BB机不离身的年代,惠州供电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特意给张文波配备了一台“大哥大”手机着实拉风了一把。“当时只有社会上做生意的大老板有‘大哥大’的,全局就两台,其中有一台就配给了我。”谈起这段历史张文波这位七旬老人脸上还有一些意气风发。
“其实在奠基之前我们已经开展了4个多月的征地工作,征地花了6个月时间,进展比较顺利。”张文波回忆当时变电站站址在永湖镇是有两块地块可供选择,最终选择了这块马蹄形的地块,三面环山,一面面向未来将规划成为惠州城市主干道的惠南大道,不用占用良田,高压线一出站就可以上山架设铁塔,出线方便。
进站的路还没有修好前,进变电站只有一条泥路。一次基建办负责征地工作的钟日光去村里和村民谈判时,车不小心开进沟里了,多亏当地的村民帮忙,车子才走出泥坑。
“当时进场看到这么大一块地,很激动。”动工后,惠州电力工业局基建办的刘志杰进场开展前期工作。他回忆道,这么大一块地用来建变电站是第一次见,而且这块地用地相对平整,施工条件较好。
1993年6月8日,惠州站站址开始三通一平。站址标高28.63米,土石方开挖11.42万立方米、回填10.59万立方米、浆砌石8754立方米。在运输和起重机械工具相对缺乏,也没有专业马帮运输队的年代,要完成一座12万平方米变电站的三通一平大多数是还是靠人力。200多名电力工人,每人每次要挑100多斤的砖头和沙石开挖运送、回填、循环往复4个月之久。
建站的时候条件比较艰苦,那时候没有自来水,张文波带着广东省电力一局惠州工程公司在工地上打了一口井取水,供场地上所有工人的生产和基本用水。
求贤若渴“打着灯笼找人才”
1993年10月18日,500千伏惠州站土建工程开工,硬件方面一切都在按照既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然而软件方面,尤其是人才却成为了当时500千伏惠州站面临的最大一个坎。
用“打着灯笼找人”来形容当时惠州供电局求贤若渴的情况一点都不夸张。
“调过来可以,但是职务不带来。”
“领导我的简历在您手上,您认为我适合什么岗位就给我安排什么工作吧。”
“好,一言为定!”
1993年10月在基建工程开展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赖康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客人”,他的名字叫谢天辉,是枫树坝电厂车间副主任,在此前负责过电站的自动化、检修及运行,经验丰富;赖康喜出望外。
一个星期后,谢天辉就从枫树坝调到惠州供电局变电工区。不久,谢天辉接到一份聘文,聘任他为500千伏惠州变电站第一任站长。
看到文件的谢天辉很是惊讶,想不到局里就如此信任他,他初来乍到就被委以重任。“这是上级交代的任务,没有什么条件好讲的,只有坚决贯彻执行。”谢天辉回忆,同他一同被任命为500千伏惠州站筹备组技术负责人的还有年仅25岁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研究生贺晓柏。
人是第一生产力。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就是配合局里组建惠州第一个500千伏变电站的骨干团队。到投产时惠州站的运行人员团队有15人,除了其中3人具备220千伏变电站的运行经验外,其余12人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变电站运行维护方面经验为零,更别说500千伏变电站。
1994年6月,谢天辉和贺晓柏一起到广州等地进行对标学习后,惠州供电局特意为这个新组建的“零经验”年轻团队争取到了一个到500千伏湖北凤凰山变电站跟岗学习3个月的机会。这个年轻的团队学习热情比较高,想学技术,大家白天跟班操作运行,晚上学习设备图纸与操作规程。3个月里事无巨细想看见的、听见的、所有都想学回去。“从这里回去就是实战了,粤东第一个500千伏变电站,大家都深感使命重大,所以都下了苦工。”谢天辉回忆到。
全国首个使用全进口设备的
500千伏变电站
1994年下旬8月初,装着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订购回来的价值550万美元一台的主变压器的货船,经过远洋航行终于如约而至,停靠在广州黄埔港,并经由铁路运抵陈江火车站。
面包车打头、清障车跟随、装着主变的重型运输板车在中间、后面跟着两辆装着沙包的保障车,张文波和他的基建团队跟着车队一起去火车站接这个巨型“宝贝疙瘩”。
为了运输主变的这一天万无一失,张文波早早在一个月前便与公路局和交警大队进行联系,将运输方案提前进行了设计与报备。提前了解主变运输沿路桥梁的承重能力、以及沿路的限高、树木、电线等障碍的情况。
“惠州站是全国第一个设备全部使用进口设备的500千伏变电站,即将要与这些“舶来品”日夜相对的谢天辉和贺晓柏都很紧张,生怕出差错。为了对设备有更为充分和深入地了解,掌握好运行设备的技术要点,其实在主变运抵之前的1994年7月谢天辉专门赴加拿大到设备的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与厂家的专家进行探讨学习。
“主变是德国西门子的,CT、PT、互感器是加拿大的,说明书全是英文,拿回来没几个人能看懂。”除了现场学习观摩,从多伦多回来的谢天辉还带回来了设备的操作手册。由于缺乏经验,大家对操作手册格外倚重。“但是打开操作手册一看,大伙儿都傻眼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惠州站第一批运行值班员杨万青不禁笑了起来,因为操作手册全是原版全英文的。
年轻人,别的没有,就是有一股不服气的劲头。为了为了让大家更快上手,贺晓柏就带着几个英语水平较好的大学生抱着英语词典,一页一页地查阅,最后硬是把手册翻译过来。事后,大家还调侃说,自己在大学里落下的英语课这些日子全补回来了。
随后,在谢天辉带领下这个年轻的团队又群策群力针对惠州站的设备编写了属于惠州站自己的几万字的操作章程。后来贺晓柏搜集国内外大量技术资料,主编了15万字的培训教材。“说实话当时我心里没底,毕竟是几个亿的设备,但没想到建设过程很顺利。”谢天辉说,他们这个运行团队一刻也不敢松懈。投运前一个月,从白天忙到晚上,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惠州站建设工程进入电气设备安装阶段,厂家派出外国专家前来安装和调试设备期间,语言沟通障碍成为最大问题,在这个时候贺晓柏又以对技术的熟悉和良好的外语水平独立承担起技术和生活翻译的双重职责。
1995年12月20日,施工建设为期22个月的配套500千伏惠州输电线路工程建成完工,全长约为47.5公里。
1995年12月28日,500千伏惠州站正式投产。至此,500千伏惠州站正式成为广东省电网500千伏系统的第5个变电站,也是粤东地区的第一个500千伏变电站。也从此奠定了惠州作为粤东电网枢纽的重要地位。
1996年3月26日,惠州“1210”输变电工程(1个500千伏变电站、2个220千伏变电站和10个110千伏变电站)全面竣工庆典在500千伏惠州变电站举行,大理石碑上有时任省长朱森林书写的“粤东第一站”五个大字。
投产后,这个15人年轻团队还在惠州站里布置了“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工作标语,后来这条标语“走出”了惠州站,“走进”了惠州各个大大小小的变电站。每当华灯初上,璀璨的灯光照亮这座城市,谢天辉看着情系万家的灯火,参与惠州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的过程历历在目。今年,惠州站已经投产24个年头,据500千伏惠州站现任站长邵小兵介绍,主变容量已经从投产时2*75万千伏,扩展为3*75万千伏安,运行团队也变成了16人。
1995年500千伏惠州输变电工程是惠州首宗500千输变电建设工程,此后各县市陆续建设一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惠州500千伏电网得到空前发展。如今,惠州拥有着6个500千伏变电站,电力成为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源源不绝的电能给城市发展输送着无尽的动力。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黎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