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传统手艺人的艺术跋涉
《手上春秋》记录15名工匠的人生故事,诠释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
曾几何时,“工匠精神”成为媒体的热词,相关报道与出版物层出不穷,号召全国各个行业都要少些浮躁,多些工匠精神。然而当我们深度挖掘后可以发现,所谓的工匠精神,其实早已经沉淀在中国众多手艺人的一生之中,只不过那些熠熠生辉的过往,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等待人们重新挖掘。
我们该如何拂去这些尘埃,把他们的经历与生平展现在读者面前呢?作家南翔就用自己非虚构文学新作《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交上了自己的答卷。在这部著作中,他记录了手艺人的跋涉史,用无数手艺人小人物的沧桑刻画出了大时代的线条,做到历史与当下、思想与审美、思辨与情感的熔铸,重新诠释了工匠精神。
中国手艺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非遗传人,是大国工匠中的杰出代表。作者历时三年,从南到北、由东到西,深入细致地访谈人物与采集素材,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从目不识丁的壮族女红传人,到世界非遗项目宣纸捞纸工,囊括日常生活的制茶、制药、夏布绣、蜀绣、蜀锦、棉花画、印泥、正骨以及钢构建造师等优秀工匠(手艺人)与精湛技艺,系统而忠实地呈现了15名中国工匠的人生沧桑和手艺传习,形成了这本图文并茂、内容坚实、可读性很强的《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
作者通过细致艰辛的田野调查,迫近真实地为中国手艺人(工匠)做传,深入挖掘了人物的人生经历与职业成就上的紧密关联,书写既独立成篇又整体勾连,血肉丰满、行文优美,语言自然而婉约,故事情节充满张力。本书的另一亮点在于对各类技艺的呈现,作者掌握大量资讯信息,通过原生场景描摹、叙述视角切换,以及旁征史料佐证等,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技艺之美。此外,作者搜集到很多精美绝伦的手艺人的工作与作品图片,本书对这些文化珍藏忠实地一一再现。
《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的另一亮点在于对各类技艺的呈现。南翔掌握大量资讯信息,通过原生场景描摹、叙述视角切换,以及旁征史料佐证等,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技艺之美。南翔不想将这本书变为专业著作,而是想让其变为一本能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读物。南翔说,这本书一写个人经历,二写行当技艺,三写传承难点。
“日本有作家盐野米松的《留住手艺》,现在我们也有了《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这本书不是浮躁的书,从主题出版意义讲,很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评价说,这是一本宽泛的非虚构意义作品,南翔作为学者小说家,对中国之命运、世界之前景的思考一以贯之。《手上春秋》体现了我们对于现代性道路的理解,手艺不仅仅体现传统的生活态度、人生态度、工作伦理,更体现在中国古代所讲的“道器之辨”。从器的层面来讲,书中所写似乎都是细小之事,但从道的层面来讲,所谓“大国”就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细小的东西积累而成。手艺的问题不仅仅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还是器和道的问题,也是中国梦的主题或者说是现代中国价值观的问题。
《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不仅仅是一部记录之作,它的文本意义更在于唤起读者对手艺人及其技艺的现实关注,通过观照手艺人的处境,打量手艺业别的传承,以及思考手艺文化的去留,吁请人们习以为常的现代化、城市化与商业化的匆匆步履,慢一些,再慢一些。(李 萍)
- 上一篇:舆情应对不能等到最后“一勺烩”
- 下一篇:寻常生活彰显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