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挪闪跃展拳脚 奇险诙谐乐村民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溪美村盖仔狮源于清朝,口传身授至今

走读非遗

惠州日报2019年10月26日

铁涌镇溪美村六桂堂风火院盖仔狮表演现场。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激昂的鼓点,威武的狮舞,阳刚之气溢出舞台。日前,在2019年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演活动上,惠东县铁涌镇溪美村六桂堂风火院盖仔狮在舞台上一展拳脚,“狮子”伴随鼓点,腾挪闪跃,引来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让游客们充分感受到惠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醒狮表演栩栩如生,武术表演刚猛流畅

溪美村盖仔狮源于清代,是铁涌方氏族人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由方氏先祖口传身授,流传至今。溪美村盖仔狮整体造型古朴独特,红额青面、口阔、目大、鼻短,面额正中写有“王”字。它以金狮嬉戏的故事情节、极具生活气息的动作内容,以夸张、戏剧性的舞步为特色,深受当地村民的喜爱。

记者现场看到,溪美村盖仔狮的表演套路诙谐、幽默,在铜锣、火鼓等乐器伴奏下,“狮子”扬、开、合、跃、抢、踩八卦,紧接着展示打四门、瞌睡、咬蚤、跤脚蚤、咬背蚤、咬股蚤等一系列丰富的动作,表演中的各种神态与动作诙谐、滑稽、奇险、精彩,引得围观人群捧腹大笑,让人不由得喜欢上这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狮子”。

溪美村的盖仔狮不仅有醒狮表演,还有流传百年的武术表演。在台上,他们展示的单人拳术、双人拳术对仗、单人棍、双人棍桩形气合一、内外一体、刚柔并济,动作舒展流畅;在双人铁尺、铆针对击,双人单刀藤牌(大小)对击中,队员们动作刚劲、发力迅猛,极富技击特色的演出让现场观众连连叫好。

盖仔狮狮头有讲究,寄托村民美好愿望

作为溪美村盖仔狮第五代传承人,今年55岁的方凤吉舞台上演出生龙活虎,动作敏捷,台下声音洪亮。在大家纷纷惊叹他的年龄和干练身材时,方凤吉笑着说:“这都是平时练盖仔狮和武术练出来的。”

溪美村一直有舞盖仔狮和练武的习俗,出过许多舞狮高手。方凤吉自小就对醒狮和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跟着醒狮队学习,颇有天赋的他很快学有所成,跟着醒狮队四处表演。直到如今,他依然是醒狮队的主力,和中青代一起展示舞狮的绝活。

溪美村盖仔狮源远流长,是当地村民精神信仰的传承和寄托。方凤吉说,溪美村的红额青面“金狮”是当地民众心中驱邪避凶的吉祥物,通过舞金狮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福禄长寿、万事如意。逢年过节、婚姻嫁娶、新居落成等庆典活动都能看到金狮参拜、助兴的场景。

盖仔狮制作也有大讲究。方凤吉告诉记者,盖仔狮狮头由竹、木扎成框架,并配以精准的颜色,花纹图案富有传统工艺美术特色。

方风吉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人练盖仔狮,是为了保卫家园,如今,更多的是强身健体。为了能让盖仔狮代代相传,目前,村里正在筹划建设一个武馆,免费教授孩子们学习盖仔狮。“武馆建好了的话,感兴趣的都可以去学,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非遗名片

铁涌溪美村六桂堂风火院盖仔狮源于清朝,是铁涌方氏族人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由方氏先祖口传身授,流传至今。人们通过舞盖仔狮,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福禄长寿,寄托着人民群众对和平安定的祈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年,铁涌盖仔狮舞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谭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