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山焦山

惠州日报2019年10月27日

我们到达江苏镇江焦山是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

古朴幽静的焦山,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岛上之山。它被碧波环抱,林木蓊郁,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在江中。乘轮渡十几分钟就到焦山,只见浪花拍打着两岸,苇叶婆娑,连丘叠嶂,阡陌纵横,偶见鸥鸟掠水而过,好一幅静美的画卷。

施耐庵在《水浒》里写道:“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入山门,可见对联的横批“海不扬波”,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书。“海不扬波”是清平的意思。

焦山又称文化之山,玲珑秀雅,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焦山的碑刻,篆、隶、真、草、行各种字体皆有,或苍古峭拔,或纵逸奇深,或严整舒朗,或浑然厚重……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因此焦山又称书法之山。

有“碑中之王”之称的旷世奇碑——“瘗鹤铭”,就出自焦山。相传《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他爱养鹤,带来的两只仙鹤,却相继死于焦山。这让王羲之十分伤心,他用黄绫裹了仙鹤埋在焦山的后山,并在山岩上写下了著名的《瘗鹤铭》以示悼念。因其书法绝妙,当即被镌刻在山的西部岩石上。后因岩石崩裂,坠入江中,到清朝康熙五十一年,才从江中捞起原石,但仅存下八十六个字,仍可见字体潇洒苍劲,确是稀世珍品。

喜欢焦山漫山遍野的竹,这里的竹秀丽之余,别有一种骨气。踏在静谧的竹子掩映的小径上,竹影婆娑,清风徐来,沙沙的竹音声似连绵的雨声。恍惚间,一缕幽远的钟声从竹林深处传来,那是山上寺院的钟声。说到竹,不由想起竹圣郑板桥,山路途经别峰庵,别峰庵就是郑板桥曾经读书的地方。

而吸江楼耸立于焦山东峰绝顶,登楼远眺,长江风光尽收眼底。清代名士齐彦槐有诗赞曰:“东望海漫漫,扶桑涌一丸。曾登岱岳顶,不及此楼观。水汽连天白,霞光照壁舟。遥闻曙钟动,江阔万鹰盘。”真的非常壮观。

焦山是一座雅致的小山,有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古树葱茏,古刹梵音,古碑荟萃。钟声悠悠,让人有点飘然出尘的感觉,如果你为生活累了、倦了,可以来焦山修身养性。

(孙丽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