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一个惠州,海外一个惠州”

据不完全统计,海外惠属侨胞超过300万人

惠州日报2019年11月29日

    远隔万水千山,相聚年复一年!

    成功举办了9届的世界惠州(府署)同乡恳亲大会,再次回到它的故乡——“惠州”。

    相聚,来自共同的根。从先秦的缚娄古国,至秦置傅罗县,属南海郡;从隋开皇十年(590)循州总管府迁至归善梌山之后的隋唐循州府城,至五代时之祯州,乃至北宋天禧四年(1020)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称惠州,名冠岭南;明清,改惠州路为惠州府,并在此时期成为中原客家人南迁的重要落脚点和中转站;近现代史上,惠州又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之一。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制史、1400多年建城史,赋予惠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共同的根,强壮了“惠州人”的筋骨。

    相聚,来自共同的魂。惠州位于客家、广府、潮汕民系文化交汇地区,南越夔纹陶文化、岭南山水古城营建文化、罗浮山宗教及中医药文化、苏东坡寓惠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惠州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滋养,使岭东雄郡与时代互相融合,沉淀出“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勇于担当、争当一流”的精神长相。这共同的魂,丰盈了“惠州人”的精神。

    相聚,来自共同的梦。一代代人家国天下梦的赓续,使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发展历程中,惠州人从未缺席,人才辈出。不论是明代惠州“三尚书”,还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惠州三杰”,无不丰富了家国天下梦的内涵,在历史上留下精彩的印记。这共同的梦,涵养了“惠州人”的风骨。

    靠着来自根的筋骨、来自魂的精神、来自梦的风骨,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怀揣时代的家国天下梦,“惠州人”见证了民族步履的坚韧,书写了厚重的历史传奇,绽放了辉耀时代的荣光。

    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的家国天下梦。有筋骨、有精神、有风骨的“惠州人”,定能砥砺奋进,续写传奇,创造新的荣光。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无论海内海外,“惠州乡亲”生生世世都是“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谋发展、四海一心惠州情”是第十届世界惠州(府署)同乡恳亲大会主题,正全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的惠州,离不开全世界“惠州人”的共同参与。

    

    历史沿革

    惠州,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制史、1400多年建城史,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惠州真正纳入中原王化之地,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是时,秦在惠州境内设傅罗县 ,傅罗之名源出于先秦缚娄国。

    自秦之后,其名屡有更换,其治所屡有变迁,其治地屡有损益。汉武帝平南越国,属南海郡博罗县(由傅罗改)。有晋一代,海丰、欣乐和安怀,先后由博罗县析出。南朝宋时,属南海、东官二郡,南梁新置梁化郡,辖惠州境。隋初,撤梁化郡,设循州总管府,后改龙川郡。至唐代,先是复循州总管府 ,继而改为雷乡郡,海丰郡,后又改回循州。至五代,易名为祯州。

    北宋天禧四年(1020),为避太子赵祯讳,祯州改为惠州。

    

    1020年-2010年   

    北宋天禧四年(1020)

    

    政区名称:惠州

    

    隶属:广南东路

    

    辖属县(市、区):归善、博罗、海丰、河源

    

    元元贞元年(1295)

    

    政区名称:惠州路

    

    隶属:广东道

    

    辖属县(市、区):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长乐

    

    明洪武二年(1369)

    

    政区名称:惠州府

    

    隶属:广东行中书省

    

    辖属县(市、区):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龙川、兴宁、长乐

    

    明崇祯六年(1633)

    

    政区名称:惠州府

    

    隶属:广东布政司

    

    辖属县(市、区):归善、博罗、长宁、永安、海丰、龙川、长乐、兴宁、河源、和平、连平州

    

    清雍正十一年(1733)

    

    政区名称:惠州府

    

    隶属:广东省

    

    辖属县(市、区):归善、博罗、长宁、永安、海丰、陆丰、龙川、河源、和平、连平州(惠州十属)

    

    1956年

    

    政区名称:惠阳专区

    

    隶属:广东省

    

    辖属县(市、区):惠阳、博罗、增城、龙门、紫金、河源、连平、龙川、和平、海丰、陆丰、宝安、东莞

    

    1970年

    

    政区名称:惠阳地区

    

    隶属:广东省

    

    辖属县(市、区):惠州(县级市)、惠阳、

    

    惠东、博罗、河源、连平、和平、龙川、紫金、宝安、东莞、增城、龙门

    

    1988年

    

    政区名称:惠州市

    

    隶属:广东省

    

    辖属县(市、区):惠城区、惠阳县、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

    

    2010年

    

    政区名称:惠州市

    

    隶属:广东省

    

    辖属县(市、区):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国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惠州移民海外简史

    

    惠州是广东的重点侨乡,自古以来对外关系相当活跃,移居海外始于唐代,盛于清末。

    

    晚唐宋初——移居海外肇始

    

    南宋末年——流离海外定居南洋

    

    明代中后期——开荒垦殖移民盛行,招募劳工肇始

    

    清代中期——逃荒谋生移民增多

    

    清代晚期——招募劳工移民、政治避难移民剧增

    

    民国时期——避战乱、逃荒谋生移民增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继承财产、亲属团聚、婚姻、留学、移民、到海外投资创业逐年增加

    

    惠州华侨史大事记

    

    1805年(清嘉庆十年)

    

    惠州籍华侨在马六甲发起成立惠州会馆。

    

    1835年(清咸丰三年)

    

    广州、肇庆、惠州籍华侨在沙捞越古晋联合成立广惠肇公会。

    

    1911年(清宣统三年)4月

    

    惠州府、广州府等500名华侨回国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

    

    1923年5月

    

    孙中山得到海外华侨募捐,发动对惠州城的攻击,亲自督战讨伐军阀陈炯明。

    

    1924年2月

    

    孙中山派廖仲恺为代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负责建校,得到吉隆坡惠州会馆、新加坡惠州会馆、雅加达惠州会馆、美国旧金山惠州会馆、香港惠州同乡会支持,捐资办校。

    

    1926年4月

    

    美洲、南洋各地惠州十属的侨团,向国民革命政府发电敦促出师北伐,统一中国。

    

    1932年1月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上海进攻,雪兰莪惠州会馆、新加坡惠州会馆联合动员惠州十属华侨青年100余人,组成“华侨抗日救国义勇军”,回国支援上海抗战。

    

    1938年1月

    

    当时在香港的宋庆龄、廖承志、廖梦醒与“香港惠州会馆”联合向海外华侨和香港同胞募款购买武器、医药用品、食品等,由叶挺夫人李秀文押运送给新四军。

    

    1938年10月

    

    惠州、广州沦陷消息传到南洋各地,南洋惠州十属华侨社团共派出代表200多人召开大会,成立“南洋惠侨救乡总会”。

    

    1946年至1948年

    

    在国内战争期间,东江地区连年大旱灾、大水灾。南洋华侨慷慨解囊,救济惠东宝海陆丰五县灾民。

    

    1951年5月

    

    成立“东江专署归国华侨联谊会”。

    

    1957年9月

    

    在海外华侨、社团捐资支持下,惠州华侨中学开始办学。

    

    1982年12月

    

    召开惠阳地区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