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青年成《中华文学》最年轻签约作家
江利彬作品在多家报刊发表,所得稿费几乎都捐给有需要的人
从小喜欢看《红楼梦》,高中起热衷于志愿服务,大学读的是汽修专业,毕业后从事作文授课,95后男孩江利彬身上有很多标签,但阅读和写作一直伴随着他成长,现在的他每天都会坚持看一篇或写一篇文章。因为热爱文学,他的不少作品发表在《作家天地》《惠州日报》等报刊上,近期他还被大型文学期刊《中华文学》聘为签约作家,成为该期刊最年轻的签约作家。
从小喜欢阅读与写作,爱看《红楼梦》
江利彬笔名云梦悠,1997年11月出生于广东揭阳,现在博罗县龙祥教育从事作文教学工作。看起来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但他2015年来到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学的却是汽修相关专业,“因为父母让我学一门技术,以后好靠此吃饭。”江利彬笑着说,但他最喜欢也最擅长的就是写作,因此毕业之后并没有去干汽车维修,反而到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从事作文培训,教孩子们怎么写作。
江利彬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喜欢阅读与写作。当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因为爷爷也喜欢看书,老家房子的阁楼里几乎藏着一阁楼的书。小时候娱乐不多,看书就成了最大的乐趣,也让他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记得最开始看的是《三毛流浪记》这样的漫画书,慢慢地开始阅读冰心、鲁迅以及一些国外的文学作品。”江利彬说,他从小学就开始读中国的四大名著,其中最喜欢的是《红楼梦》,一直延续到现在。他从大一开始,每一年都会看一遍《红楼梦》。“每看一遍都会从中感受到不同的东西。小学的时候看《红楼梦》,最开始惋惜宝黛的爱情,现在对里面很多人物都有一种悲悯的感觉。”除此之外,江利彬还会看很多关于《红楼梦》的评述文章,比如红学家周汝昌的相关论著等。
发表多篇作品,正创作战争题材长篇小说
有那么多阅读的积累,写作对江利彬来说就成了很感兴趣的事。他从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写作,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念给全班学生听,还经常发表在学校里的校刊上。从此以后,写作一直伴随着江利彬成长。
上了高中和大学之后,江利彬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志愿活动中,因为要忙于写各种活动策划书和参加志愿活动,他在写作方面投入的时间少了。2018年一次偶然机会,他参加了一个母亲节的征文比赛,并获了奖。之后他就开始花更多时间用在写作上,并有多篇作品发表在《惠州日报》《揭阳日报》《作家天地》《新玉文艺》《参花》等报刊上,所得稿费几乎都捐给了有需要的人。
随着写作的深入,江利彬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还加入了博罗县作家协会。近日,他还被大型综合性文学期刊《中华文学》聘用为签约作家。江利彬说,编辑老师告诉他,1997年出生的他成了《中华文学》最年轻的签约作家。
“现在,写作已经融入到我的生活里面,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江利彬每天都会坚持看一篇或写一篇文章。目前,他正在创作以大亚湾为背景的战争题材长篇小说,工作之余一周时间就写了2万多字。“写作和志愿服务是我生命中最闪耀的两颗星。”江利彬说,在写作和文学的道路上,他会一直努力下去。
惠州日报记者宫晓磊
- 上一篇:为时代而歌 为百姓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