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老年人频繁生病可能是躯体化障碍

临近退休时,陈阿姨开始频繁“生病”,整天心慌、头痛、腰疼,觉也睡不好,原本可以60岁退休的她,最终不得不提前5年退休。退休后,她的精力几乎都用在看病、打听偏方、试用各种保健品上,数年下来,消化功能不良、神经性偏头痛、神经性腹泻等都被诊断过,“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近日,她听从家人建议来到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门诊就诊,最终被诊断为“躯体化障碍”。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门诊副主任医师李菲表示,陈阿姨是典型的躯体化障碍老年患者。躯体化障碍的主要特征是过度担心和过度关注各种躯体症状,因此总是反复就医,反复检查。而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并不能减轻症状或是消除疑虑,患者内心痛苦而煎熬。
老年人患有躯体化障碍,不仅造成心理痛苦和干扰生活的多种症状,随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还容易陷入以“老病号”自居的角色里,要求家人适应自己的患病行为。在反复检查后可能导致更糟的情况,如乱用保健品、对正规医疗不信任,有时把正常的身体感受也当作疾病解读。
老年患者中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敏感也是值得注意的。经过专业治疗后,患者情况有所好转需要及时停药,避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会导致老年患者过度关注健康问题,让自己和家人都感到不适。如果家人难以承受,不够配合,他们往往会有“被抛弃”的感受,容易陷入抑郁状态,甚至出现不良行为。
相关链接
正确照料患躯体化障碍的老人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躯体化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0.2%-2%,躯体化障碍在综合医院的检出率为9%,而99%的患者先就诊于综合医院的内科或者外科。心理医生希望患者主动到精神科、心理科,接受以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体系。躯体化障碍的患者需要改变对疾病的看法,在接受心理干预的同时,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家人的照料也很重要。首先家人要从心理上理解老人,与老人接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在交流中让老人感觉到关心;其次要多陪伴,让老人感觉心情愉悦,鼓励老人挖掘兴趣爱好,找一件长时间投入的事情去做,有利于改善躯体不适;最后要做好药物(保健品)使用的监管,避免老人因过多用药受到伤害。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郑愿佩
- 上一篇:“丰”字交通提速建 一号公路揭面纱
- 下一篇: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