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孕期心理保健 迎接美好新生命

苦心备孕多年后,夏女士(化名)在30多岁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宝宝。初为人母,夏女士在孕期就开始紧张:担心胎儿是否健康,是否能顺利生产等。孩子出生后,夏女士又开始担心母乳不够宝宝会不会挨饿、担心宝宝是否会呛奶窒息等。产后50多天,夏女士因过度担忧出现睡眠障碍,并因为与婆婆的育儿观念有分歧,开始不断抱怨丈夫。后来,她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最终被诊断为产后中度抑郁状态。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病区(六区)主任谭柏坚认为,许多人在孕期就出现了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自身的健康,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婴幼儿健康等。
孕期心理变化需重视
谭柏坚介绍,孕妇常见心理问题很多,如对怀孕没有科学的认识,产生既高兴又担心的矛盾心理;盼子心切,导致心理高度紧张;初产妇缺乏生产经验,害怕生产的痛苦而心生焦虑;担心孩子出生后,自己的职业受到影响或家庭经济压力加大等。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的生理、心理也在不断变化:
妊娠最初的3个月:开始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至整夜整夜失眠,疲惫不堪,于是开始感到抑郁和烦恼,恐惧分娩的痛苦,忧虑腹内胎儿的健康,甚至产生莫名其妙的压抑和焦虑。这也被称为“早孕抑郁”。
妊娠中期的3个月:随着妊娠初期不适症状逐渐消失,食欲和睡眠又恢复了正常。尤其是胎动的出现,让宝妈真正感受到小生命的存在,这对孕妇是极大的安慰。妊娠中期这3个月是孕妇心理健康上的黄金时期。
妊娠最后的3个月:身体内出现更大的不适,使孕妇会重新感到压抑和焦虑,她们开始为分娩和胎儿是否健康而担心。随着预产期的迫近,孕妇会迫不及待地盼望孩子早点出生。
小妙招预防产前恐惧
宝宝即将来临,很多初产妇会特别恐惧,预防产前恐惧,首先要定期做好孕期和产前检查,其次是要了解有关知识,增强生育健康宝宝的自信心。准妈妈可以多和已育女性交流,解答疑惑,避免紧张情绪,家人的鼓励也会增加勇气。
妊娠期间孕妇应保持安定情绪,以积极心态迎接新生命,主要方法有:
布置一个温馨的环境。在房间布置上,可以在一些醒目位置贴上美丽动人的画片,如把漂亮宝宝的照片贴在卧室里。
通过语言和音乐传递心声。每天花几分钟听听音乐,同宝宝说几句悄悄话,利用外出散步的时间,悄悄说“外面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等等。
多找乐子,与幽默亲密接触。欣赏喜剧,看一些幽默、风趣的散文和随笔,还可以收集一些幽默滑稽的照片欣赏。每天都写日记,记录心情。适当散散步,多和家人聊聊天,让心情放松一些。
如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建议到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寻求帮助。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郑愿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