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此刻倍思卿
□张伟棠
众所周知,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公认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治水名人,诗、词、散文、书、画成就极高。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史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
坎坷命运、风雨人生让苏东坡阅历丰富、见多识广,豪放豁达、为人真诚让他挚友广众、深得人心。好书画、交友、美食、品茗、山水、歌舞……天南地北,被流放到哪一个地方都不会寂寞。从眉州到汴京,从杭州到密州,从徐州到湖州,从黄州到汝州,从二任杭州到流放颍州、扬州、定州、惠州,又从海南岛的儋州到最后回朝廷复命途中卒于常州。虽然历尽千辛万苦,但苏东坡衷心不改:报效国家、为民办事、勤奋创作。
苏东坡各类朋友甚多,红颜知己不少。“明媒正娶”的先后有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三位佳人均姓王,王闰之还是王弗的堂妹。陪伴苏东坡到晚年的只有王朝云,但她到34岁谢世时都没有“夫人”的名份,只是侍妾。
苏东坡有多少个儿子?据查有4个。王弗为苏东坡生了苏迈,27岁去世。3年后,王闰之续房,生了苏迨、苏过,37岁去世。1083年,王朝云22岁那年,为苏东坡生了苏遁。苏东坡给小儿子取这个名字,是想他远离纷繁复杂的官场、躲开你死我活的争斗,不要像自己那样身为朝廷命官也颠沛流离、四处流浪。1084年7月28日,因酷热下长途跋涉,只有半岁的苏遁中暑夭折。17年后的7月28日,苏东坡在奔波忙碌中仙逝,与苏遁同忌日。
苏东坡写过多少作品?有据可查的,诗有2700多首,词有300多阕,还有1500多篇赋、记、序、歌、辞等各类文章,他流传于世的作品最少4500件。
苏东坡与王朝云的爱情故事为什么感动后人?来到惠州西湖,参观六如亭、拜谒朝云墓,一切有了答案。惠州西湖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充分显示出南国湖泊景致的迷人魅力。因苏东坡与爱妾王朝云、儿子苏过在此度过了近3年峥嵘岁月,惠州西湖更加名扬天下。有诗为证: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孤山是惠州西湖古迹景点最集中的地方。王朝云墓位于孤山东南麓,面向碧波荡漾的湖水。墓前是为朝云遮风挡雨的六如亭。亭的两边有一副源于朝云念经的对联: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朝云墓坐西北朝东南,为一般的青砖结构,但形制独特。苏东坡亲自为平时喜欢诵《金刚般若波罗蜜心经》的爱妾写了墓志铭“……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是归。”苏东坡还写了很多怀念朝云的文章:《惠州荐朝云疏》《悼朝云》等,足见他对朝云深沉的爱恋和深切的缅怀。
苏东坡与王朝云相识于一次偶遇。苏东坡35岁那年,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杭州。某日与文友游西湖,宴饮时歌舞助兴。一位12岁的歌女以其精湛的表演、艳丽的姿色闯进了苏东坡心扉。湖上美景如画,身边美女迷人。苏东坡诗兴大发,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艳抹总相宜。”后来,苏东坡把12岁的王朝云收为侍儿,侍候继室王闰之。
朝云出身贫寒却聪明伶俐,十分懂事,也非常敬佩仰慕东坡先生。进入苏家后,朝云与他日夜相见,爱慕之情日渐加深。能和这样一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和蔼可亲的大人朝夕相处,死而无憾。东坡也十分疼爱朝云,经常教她读书识字、吟诗弹琴。一日,饭后,苏东坡摸着肚皮问身边的侍儿们:我肚里是何物?一曰文章,又一曰见识。但朝云说,先生满肚子不合时宜。从此,苏东坡特别看重朝云,把她视作红颜知己,“知我者,唯朝云也”。朝云过世后,他还写了这样一副挽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琴,每逢暮雨倍思卿。
“乌台诗案”苏东坡几乎命丧黄泉,更加印证了王朝云“满肚不合时宜”的用心良苦。苏东坡虽然躲过一劫,但跌入了人生低谷。然而,不管苏东坡被贬何处,王朝云痴心不改、生死相随。
朝云墓是惠州西湖著名景点,前来拜谒的游客络绎不绝。惠州人民更是把王朝云敬奉为善良美丽、忠于爱情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