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希冀

□邱宇林

惠州日报2021年12月26日

我生长在长江边上,大江大船见得多了,汽笛声号子声听得多了,过去唯独没有见过大海。蓝色而浩瀚的海洋,一直是我的向往。“郑和七下西洋”,每每在历史书上读到这段文字,我就心潮澎湃,想象着600年前,郑和带领着浩荡船队远洋航行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至东非、红海,盛况空前,让世界为之惊叹。

广东是海洋大省,那一大片南中国海赋予我们的广袤海域,那些遍布其间如珠宝的岛礁沙洲,那些丰富的水产资源,是大自然的宝贵馈赠,也赋予了我们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都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靠近海洋、拥抱海洋。

4月,已经是南海伏季休渔期进入倒计时的最后一个月了,大亚湾海港也将迎来最后一波繁忙景象。我们跟随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保护区管理处的彭学士副主任,开启了大亚湾一天的巡海之旅,并有幸登上了核心区的其中几个距离较近然而异常迷人的岛屿。

给我们做这次调研引导的彭学士,是一位可以让人忘却实际年龄的纯真大男孩。在大亚湾保护区巡海已接近20个年头了,有着矫健身材和晒得黑红脸庞的他,提起大亚湾来,更是像孩子般雀跃。“领航蓝色”是他的网名,而我们,就在这位蓝色领航员的指引下,开启了大亚湾巡海体验,深度领略那片惠州蓝!

我们登上的第一个岛屿是碇仔岛,一个非常本土化的岛名,岛不大,怪石嶙峋,恍惚来到了史前人类居栖的地方,我们兴奋地捡拾起各类的贝壳、奇石及死亡而白化的珊瑚,看着我们不愿离去,见惯不怪的学士笑笑:“后面的岛屿更精彩!”随后给我们科普了几种螺、贝和蛤蜊,平时我们都是用统称的,今天才第一次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美丽的名字:马氏珠母贝、企鹅珍珠贝、翡翠贻贝;管角螺、方斑东风螺;菲律宾蛤仔、草莓海菊蛤、波纹巴非蛤……叹为观止!我们平时说的鲷鱼,其实也有好些种品类:真鲷、黑鲷、平鲷、黄鳍鲷等。回到船上,在有着高超船技的年轻“老船长”黄汉较的护航下,我们乘风破浪,直追海边的云霞和苍穹。不时有银色的小鱼随船的鼓动而跳跃,在阳光的映照下,发出银亮亮的光,鱼儿也似乎变得透明了。穿洲岛、双蓬洲一一经过,大自然鬼斧神工,每一座岛,每一片洲,都有独特的形貌,有的像扬起的风帆,有的像拉开的弓箭,有的岛从中间豁开一个洞穴……从这些別致的岛屿名字中都能窥探一二。

最后我们踏上了许洲岛,学士兄极力推荐的一座岛屿。许洲岛以岩礁质为主,是典型的石英石形成的复式褶曲岩壁,水体与外海交换良好,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环境,使得栖息在这里的生物种类丰富多样:各种藻类就在滩涂上野蛮生长,许多叫不出名的浮游动物和多毛类动物在海水的滋养下不断发展壮大。在许洲岛的滩涂上,我们邂逅了一只大白狗,它对我们每个人都特别友好,像是这座岛屿的天然主人,摇着尾巴领着我们四处张望。我站在一块凸起的石岩上,伸开双臂,极目远眺:蓝色的大海静谧深邃,近滩处水草丰茂,海水又泛着绿宝石般的光泽;五彩斑斓的光波洒在海面上,一圈一圈地向远处奔涌。

一路上,学士兄都在给大家介绍保护区里众多岛屿的名称,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及海洋生态环境,如数家珍:大亚湾保护区岛屿众多,滩涂以细沙质为主,沿岸没有大的径流注入,海水盐度稳定,生态环境十分适于海洋生物繁殖、栖息生长。这里也盛产紫海胆、龙虾、鲍鱼等名贵经济种类的海产品。从他热情饱满的言谈中,我甚至能看到他脸上泛着的红色光泽。

当得知大亚湾保护区已经开始一系列超前的整体规划时,我深受鼓舞:保护区计划打造一个集海洋生物科普展馆、海洋文化创作中心、野生动物救护与驯化中心、海岛科普栈道及山顶科普长廊、观测瞭望塔、礁石及海岛地质地貌自然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海岛自然教育基地,同时还设想结合保护区岸线资源和本身特色,依托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实施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在230公里的岸线上打造5个不同特色的科普宣传展馆,形成独具特色的珠链式的大亚湾保护区科普宣教体系。让保护区成为一个既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持续利用的基地,同时也是天然的宣传教育基地。我想,这也正是大亚湾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和目的所在!正是有了保护区的管理者深度谋划思考和不辞辛劳保护巡航,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美丽迷人的大亚湾和不久的将来会更加神奇丰饶的大亚湾。

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蓝色海域面积占据大半。蓝色引领着我们,回归人类生命的本原和对生命的敬畏。翻开历史,中华民族走向海洋的过程中始终秉持敬畏之心,郑和船队浩浩荡荡所到之处,带给世界人民的是财富、友谊和和平。蓝色领航,愿我们追随海洋的召唤,走向更远更美的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