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患者共成长 越“老”越有爱
记者探访惠口麦地门诊部

惠口麦地门诊部。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光阴似箭,12年弹指一挥间。
对于个人而言,12年有点漫长。而对于惠州口腔医院(以下简称“惠口”)麦地门诊部而言,在与患者共成长的旅途中,12年时光却似转瞬即逝。
2021年是麦地门诊部开诊第12个年头。近日,记者走进这所门诊,探访其背后与患者的动人故事。
近水楼台
离总院最近的惠口门诊部
麦地门诊部地处惠城区麦地繁华地带,距离惠口总院不到两公里,与天悦酒店仅一路之隔,不远处是人行立交桥和成熟商圈,四周车水马龙。谈起去闹市中的门诊看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停车“一位难求”。但记者探访时看到,麦地门诊部门前空地有十余个车位,门卫正指挥停车。
“请喝大麦茶!”跨进门诊部大门,便有一名小护士迎上来热情招待。记者看到,门诊部格局呈长条形,正前方是客服台,左侧是候诊区,再往里走,左右两排都是诊室。门诊部主任王星介绍,门诊部2010年开业,目前有医生7人,护士7人,已形成一支平均资历5年以上的成熟医护团队,依托6个诊室和牙片室、口腔CT室等功能区,可提供根管治疗、儿牙、微创拔牙等诊疗服务。除总院专家根据需要前来为患者服务,口腔种植修复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王婷婷每周会固定坐诊一天。
“事实上,大部分时候不需要总院专家前来坐诊,一是很多疑难病例我们能够独立诊治,二是我们这里距离总院太近了,患者转诊也就多花费几分钟时间。”王星表示,麦地门诊部是距离总院最近的门诊部,使得患者转诊可享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
院感防控是门诊部守护患者生命健康的防线,为确保医疗卫生安全,门诊部在设备消毒和医护操作方面实行与总院同质化管理,并且依托与总院的“亲近”,大型消毒炉等先进设备消毒的器械可随时送往总院进行严格的深度消毒。
用心用情
专业守护陪伴12年
王星自开业起就在麦地门诊部工作,她擅长修复、拔牙、舒适化诊疗项目。作为拓荒牛,12年来,她见证了门诊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变迁,而门诊部也承载着她从稚嫩的牙科医生到门诊部主任的成长记忆。
12年前,刚到麦地门诊部上班的王星才结婚不久,如今,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12年来,她在提升医技的同时,也收获了一群“粉丝”。
“王阿姨,这是我最爱的玩具,送给你。”4岁的兰兰(化名)补牙后,突然跑到王星面前,将自己珍藏已久的小玩偶送给王星。
“王阿姨,你是我见过最温柔最可爱的医生。”这是此前来补牙的初中男生飞飞(化名)含着羞怯递给王星的一张纸条。
因为门诊部周边住宅区和学校密集,儿童患者较多,作为孩子们熟悉的“王阿姨”,王星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见证了无数孩子长大,“有的孩子在实验小学,有的读南坛小学,有的已经上了五中……他们这么多年一直在我们门诊部看牙。”她笑着说。
便民利民
全天无休服务不断档
“您好,我明天中午下班后过来洗牙,麻烦预留个车位。”在候诊区,一名女士对身旁的护士说。
为满足上班族和学生族午间诊疗需求,门诊部特地加设中午班次,专派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轮值到傍晚。为最大程度节省患者的时间,门诊部还承诺患者平均等候时间不超过15分钟。“门诊部多年来一直靠患者之间口口相传、互相介绍打造口碑,目前门诊部全年新诊人数仅百分之二十,在持之以恒服务好80%老患者的同时,做好这20%新诊患者的服务,就是最好的广告。”王星说。
“门诊部面积不大,这也有一定好处,医患沟通更方便,人与人的距离更亲近,护士也能更细致地观察每一位患者的情况。”护士长刘映林表示,门诊部的护理团队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亲切“小姐姐”,她们独具匠心为孩子“颁发”贴纸、拼图、文具袋等“勇敢看牙奖”;对于老年患者,她们手把手帮助老人完成小程序预约、健康码出示等智能“闯关”,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想他们所想。
探访结束,记者看到一名患者在购买售价520元“有爱”家庭口腔健康管理卡。据悉,这款家庭卡实际价值3080元,每张卡可为6名家庭成员提供共享服务,包括口腔检查12次、超声洁牙4次、全口涂氟4次、全景片6次、乳牙拔除4次以及口腔治疗项目93折优惠,两年来已有200多个家庭因此受益。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张斐
- 上一篇: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