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农技中心打造党员共建·农科示范基地(村),推动农旅产业快步发展
创农技党建平台解种植难题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要发展,技术是关键。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惠城区农技推广中心开创性建设党员共建·农科示范基地(村),创建党员共建新平台,打造“守为农初心·谋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农技党建新平台,为惠城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把农技成果推广到村入户,当好农业、农村、农民和农企的技术服务者,为农户解决急难愁盼的种植难题。
助力蜜柚产业
推广新技术种出“甜蜜果”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们党员干部要带头干、冲在前,做好农技推广员和产业发展服务员。”惠城区农技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中心突出党建引领,推出农技党建新品牌,融合研究生技术骨干力量,开展农技党员共建服务点系列活动,把学党史、履职责、办实事践行到服务“三农”工作中,为惠城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当好“田间服务员”,谋划共建平台。2021年年初以来,该中心与广东源茵生态园有限公司共建“党员共建·农科示范基地”,与横沥镇周公堂村和大岚村共建“党员共建·农科示范村”,新建研究生科技服务团直接服务党建基地(村),形成了“专家+示范基地(村)+辐射带动”的技术服务模式。
“农技部门刚刚指导我们果农及时修剪果树和施冬肥。”农技人员“零距离”服务指导农业产业,让横沥镇大岚村蜜柚种植大户黄建良很暖心。
近年来,惠城区的柚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支撑乡村经济的新产业。2021年,该中心以党建为引领,以技术服务为抓手,在蜜柚主栽区大岚村建立“绿色农业种植与美丽田园融合示范基地”,推广农药减量控害、绿色环保的种植新技术。发放了一批生物农药和纸套袋,并指导种植户及时进行修枝剪叶、防寒保树、科学施肥等。多措并举下,当地蜜柚在即使遭受霜冻、干旱的双重影响下,仍然开出了“沁香花”、结出了“甜蜜果”,单果较大较靓,产量稳定。
同时,惠城区农技推广中心还建议和鼓励村民多方面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挖掘当地蜜柚文化,探索“蜜柚+文旅采摘”“蜜柚+电商平台”“蜜柚+直播带货”等产业发展销售模式,助力当地柚子销往全省全国。
助力丝苗米产业
建立80多亩丝苗米示范区,实施美丽田园项目
“这几个品种禾苗壮,长势旺,适应性强,易管理。”“这些品种的谷粒细长,还有香味,是很不错的丝苗米品种。”……2021年11月稻谷丰收时节,罗潭贵等种植户在田间开心地交流着。
2021年下半年,惠城区农技推广中心持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探索农业企业、农科院校参与共建模式,引进了南晶香占、19香、美巴香占等3个高端丝苗米品种在横沥镇周公堂村试验种植,建立80多亩的丝苗米示范区。通过提供技术帮扶、推广新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指导,确保了丝苗米田间表现良好,稻谷飘香、产量稳产、米质提升,提高了当地稻米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该中心还指引该村加强对丝苗米产品的宣传推广,形成种、管、收、销一体化的产业模式。
该中心还在周公堂村实施美丽田园项目,发放了一批百日菊种子让村民种植,将病虫害防治与田间美化绿化结合起来,为冬日的田野增添迷人的花海景观,进一步打造美丽乡村,以党员共建模式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以新产业助推周公堂乡村振兴。
助力“稻渔共作”
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效果
“一边稻谷飘香,一边鱼虾悠游”,看着源茵生态园“稻渔共作”这一幕场景,游客赞叹不已。
创新谋变,变则有新。2021年年初以来,惠城区农技推广中心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新途径,争取市农科所、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等农科单位合作支持,在源茵生态园共同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示范项目”,发放一批鱼苗、虾苗和稻种,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新模式,以达“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的效果。
“稻渔共作和农田托管,这些生态循环农业和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不仅可提升稻谷和鱼虾品质,还提高了农田种养产值,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源茵生态园总经理刘宇枫说,将借助新的种养模式和托管服务模式开发体验式旅游项目,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助推三产融合发展。
一年来,惠城区农技推广中心与源茵生态园紧密共建,举办大棚党课,开展农技服务。目前继续为该公司的马铃薯和鲜食玉米种植提供技术服务,夯实党员共建成效,推动农旅产业快步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严学东 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