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河流

惠州日报2022年01月05日

生命是一趟没有回程的旅程,邱燕妮这本散文集以《生命流淌过的香溪河》作为她散文写作的一个结集,书中选录了她二十多年来创作发表的大部分作品,每一篇都带着生命历程的时光印痕,流露出她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无限热爱。

她热爱自然,热爱家乡。因为她从小在小村庄长大,那时的孩子都很野,天性能得到释放,不像现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生活内容单一。也就是因为乡村的成长经历,使得她对自然有着一种天性的热爱,农村的童年生活也成为了她写作的沃土,给了她许多温馨的回忆。她把写家乡自然风景的篇目放在第一部分,正是体现了她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

细细读来,无论是《最是稻花飘香的时日》还是《秋天的西林河》,抑或《春之美》,写景中蕴含着深深的哲理,文字中透着一种自然、真诚、恬淡而又淳朴。她写了家乡的许多景点,如南昆山、丹枫寨、龙岩寺、香溪堡等。她对景物的描写中,很注重颜色和声音的描绘,诗意、自然,很有画面感,看得出受中国唐诗宋词的影响很深,能灵活采用古诗中以动衬静、情景交融等手法。因此,读燕妮的散文,分明能感受到一个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草木、鸟虫、稻穗,田野、村庄、小河,乃至夕阳、天空、清风、明月,营造出一种温馨又恬淡、阔朗又细腻、澄明又淳朴的多彩世界。

她热爱生命,珍惜亲情。说到生命的话题,自然就离不开亲情了。《家是一种回忆》这部分,对亲情的抒写是作者这个集子里最为感人的部分。她父亲年轻时患病落下了腿脚残疾,但是他坚强地和命运抗争,用生命进行着家庭教育。这部分她多次写父亲,如《鲜花献给残疾的父亲》《父亲从<命运>中走来》《那一弯腿的颤动》等,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父亲默默在《记录本》抄写女儿文章、父亲用不灵便的腿脚骑自行车载女儿去水库边玩等着手,以小见大,把父亲这一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情感深厚细腻、真挚动人,通过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小事突出父亲对儿女们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亲情中,作者写妈妈、写侄子、写妹妹、写女儿、写婆婆,都是选取了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从不同角度地表现了她重视亲情的情感。

她热爱教育,感恩生活。燕妮是一个善于思考、热爱生活的人。在《秋思了无痕》《筑梦人生》部分里,她抒写的大多是教育生活里的篇章,《树与人生》《弹下去》《学生如书》《不变的梦》《青春的泪痕》《从分离死亡讲生命教育》等,写她在生活中接触的人和事,写她对教育的思考,既有老师对她的教育,也有她对学生的教育。写《一次晚上家访》,写得让人读来心酸,却又不得不进行更深刻地思考:教育不应只是学校的事,而应该是整个社会的事。

回忆是为了珍惜当下,《油桐花开正当时》这部分,有回忆,有当下的生活。在《落在土地的岁月酿成的佳肴》文中,作者回忆了童年种豆的经历,在离开农村生活几十年后再来回想童年,这童年岁月中所受的苦,所感受到的爱,都成为了精神上的一种意志和奋斗的动力。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业余作家,我不但看到了邱燕妮几十年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也看到了她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刻认识,读她的文字,能感受到质朴里蕴含真情,思辨中富有哲理的特点,这也是我推介此书的主要动因。

(陈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