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支部五党员不畏艰难困苦坚定理想信念,栖身山洞保全组织

6年苦苦追寻 终回党组织怀抱

惠州日报2022年01月07日

◎人物简介

朱远平,男,甘溪支部五党员之一,1953年病故。

朱正光,男,甘溪支部五党员之一,1999年1月在高潭镇圩家中病逝。

钟蔚强,原名钟木,男,甘溪支部五党员之一,1974年6月在家中病逝。

钟金娘,原名钟廷尚,男,甘溪支部五党员之一,1957年3月病逝。

钟李仁,男,甘溪支部五党员之一,1969年4月在家中病逝。

讲述者:钟石泉,钟蔚强曾孙,现为甘溪村党总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

“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钟蔚强的曾孙钟石泉说,每当听到这首歌,自己就想起曾祖钟蔚强等高潭甘溪党支部5位党员冒死坚持寻找党组织的感人故事。

从1928年3月开始,国民党多次派重兵围剿高潭,高潭共产党人和百姓流离失所,或远渡重洋远走他乡,或上山隐蔽等待时机。1933年,广东省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广东革命进入最低潮,高潭更是一派“村庄不闻鸡犬声,唯见断墙火冒烟”的凄惨景象。钟石泉介绍说,甘溪党支部的25名党员,仅剩下5名:朱远平、朱正光、钟蔚强、钟金娘、钟李仁。

为了保全组织,5位党员躲进当地紧靠牛栏窝山寨的鸡公髻山。鸡公髻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几乎无路可走,很少人来。他们找到一个山洞栖身。在山洞里,5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没有党旗,就用木炭在洞壁上画出来。他们举起拳头,庄严宣誓:“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他们召开支部会议,经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失败是暂时的,只有拼死抗争,才能获取生存,永远跟党走!”支部会议决定:坚持隐蔽在鸡公髻山、牛栏窝一带,设法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

当时任高潭苏区主席、甘溪支部书记的朱远平给每人作了分工,由他负责外出寻找党组织,其他同志负责收集情报、筹集资金。在山里,他们经常啃野菜、吃野果,喝沟里的水;有时住山洞,有时睡炭窑,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隐蔽期间,钟蔚强经支部批准,打入国民党部队做军医,每月将薪水作为党费交给支部,并带回情报;根据情报,朱远平多次寻找党组织。从1934年到1937年间,他每年都扮作商人、雇工、挑夫等,到惠阳、香港、揭西、河田等地,秘密寻找党组织。朱远平当时是苏区主席,熟悉很多党组织的负责人和接头方式,但认识他的人也很多,他要到处躲避国民党的搜捕,要处处小心被叛徒指认,随时警惕被人告发……朱远平在寻找党组织的过程中,一脚迈出甘溪,一脚也踏进了“鬼门关”。

第一次寻找党组织时,朱远平在淡水街头碰到叛徒,他假装没事,一个侧身,闪到拐角撒腿就跑。等叛徒回过神来追到拐角,朱远平早已跑得无影无踪。第二次寻找时,朱远平在香港遇到台风,翻船落水,差点被淹死;第三次寻找时,朱远平在深山遇到土匪,只好飞奔脱身;第四次寻找时,朱远平在揭西遭遇搜捕,险些被抓……一次次苦苦寻找,却一次次失望而归……

每次回来,朱远平都秘密组织召开支部会议,重温入党誓词。不管血雨腥风多么惨烈,不管生存环境多么恶劣,甘溪支部始终做到支部不散、信念不变!

经过6年的苦苦追寻,终于在1939年秋的一天,当朱正光得知上级特派员黄琴到高潭的情报时,飞奔上山,告诉同志们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找到了!找到了!终于找到党组织了!”他们高兴地拥抱在一起。很快,他们就与黄琴联系上。在高潭的一座客家围屋里,当5位党员紧紧握住黄琴的手时,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黄琴动情地说:“你们回家了!辛苦了!”5位在艰难困苦中从没掉过泪的汉子,此刻顿时泪如雨下,哭成泪人。

找到组织后,5位党员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5位党员深藏功名,默默奉献,有的务农,有的从医,有的做基层干部。5位党员的家人则传承前辈的优良传统,规矩做人,踏实做事,勤俭生活。1999年底,最后一位逝世的朱正光临终前还不忘叮嘱家人:“我走后,不要麻烦组织、不要麻烦单位、不要麻烦战友、不要麻烦亲戚、不要搞封建迷信。”

惠州日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吕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