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蕴深邃的文学纵谈

李敬泽《跑步集》纵论其文学观,描绘当代文学版图

惠州日报2022年01月14日

著名评论家、散文家李敬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有个跑步的爱好。借着清晨的晨跑,他一边享受沿路的自然风光,一边在脑海里不断构思着自己的文学作品。在他的近作《跑步集》(花城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一书里,李敬泽就将跑步与文学巧妙地勾连到一起,以其新颖独到的解析,纵论他心目中的文学观。真诚而诙谐的言说,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崭新的当代文学版图。

张弛有度才能让写作行稳致远

全书收录了李敬泽近年来关于文学艺术的各类评论、序跋、随笔和对话,文章中既有中国文学艺术前沿问题的探讨、中外当代重要作家的评述,也有对近年来文学现象的细致剖析。李敬泽以跑步为例,概言这项体育运动,“是去掉‘我’的好办法,如果一个写作者或阅读者,能够像跑步一样把肉身中的‘我’交出去,就会发现一个至大无边的世界。”常年参加晨跑,跑步带给他一种飞翔的自由感,李敬泽由此联想到写作。他说文学创作既需要全神贯注,有时也需要保持适度的放松,张弛有度才能让写作行稳致远,进而体会到艺术创作的真趣。

李敬泽提出,好的评论家既要富有洞见,还必须站在时代的思想和文化前沿,能够与作家、公众展开高质量的对话。反过来,作为一个作家和普通的写作者,也不能关起门来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要善于从各类评论家和批评家的回应、肯定或者批评中,寻找努力的方向,在认清自我中提升自身的实力。在李敬泽看来,跑步看似寻常,却也意蕴着很多道理。正如跑步不能偏离正常的目标一样,我们的写作,同样不能在一场场文字的跋涉中离题万里,写着写着就跑岔了路径。而要防止跑题,李敬泽在书中如是写道:“文学就是要把大地上各种不相干的事情、各种像星辰一样散落在天上的事情,全都连接起来,形成一幅幅美妙的星图。”

借鉴文学巨匠的叙事策略

作为一本信息含量极高的文学评论集,李敬泽众多的评议,始终围绕着文学这一主题展开。在谈及文学史研究的话题时,他就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再解读”思潮以及“重返80年代”等研究课题,谈了自己的观感。他认为,对西方文艺理论和史料的有限掌握,是当前文学史研究亟需补上的短板。在这场讨论中,他还聊了对巴恩斯、麦克尤恩、门罗、阿特伍德、村上春树、石黑一雄、帕慕克、库切、奈保尔、奥兹这十个当世一流文学家的印象。强调他们“是十个无限丰富的人”,其经典作品构筑了“十个无限复杂的文本世界”,通过他们笔下的异域风情,可以窥见不同的风景。谈完作家的印象之后,有趣的是,李敬泽还在书中揭示了言谈与写作的关系。他说许多作家都有自己的地域语言,他们将自己的言谈经过精心提炼之后,往往能让这些方言土语大放异彩,使得作品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地域本身的界限。他举例说,贾平凹的陕西商洛话、莫言的山东高密腔,被他们出神入化地运用到各自的作品中后,既个性鲜明,又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语言魅力。同时,他也中肯地指出,《跑步集》也借鉴了这些文学巨匠的叙事策略,更多的是以言谈,而不是刻意以所谓评论的方式去完成这部评论集。

《跑步集》看似在轻松随意间纵论着文学的话题,却用一系列真知灼见和精妙的寓意,精确地表达了文学的终极意义。面对这场意蕴深邃的文学纵谈,我们又将做出怎样的回应?这是一个需要用心思考的命题。

(刘昌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