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化探梅
□胡琼
久闻梁化梅园大名,今天终于一睹芳容。驱车从城区出发,进入梁化镇后,一路是弯弯绕绕的乡道。经过大片青枣林,沃柑林,进入密林环绕的林场,梅园就藏在这密林之中。不知多少次想来梁化看梅,可每次都错过了花期,恰巧前几日寒流南下,这梅花便在南国的苦寒中盛开了,又恰逢元旦假期,便心神往之,来会会这念叨许久的世外梅园。
这天天气回暖,到时已是中午,烈阳如火烤晒着大地。我们顶着烈阳来到梅园。站在山脚,远远望去,那遒劲苍挺的梅枝上白梅如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晶莹剔透。走进梅林,清香扑鼻,沁人心脾。我想起了宋人卢梅坡《雪梅》中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见过北国的雪,此时在梅林里,为这诗句暗暗叫绝,梅虽不及雪白,这暗香却真是怡人。细细看那梅枝,老枝曲如龙,强有力,充满线条的韵律感。梅花花瓣清清秀秀,煞是可人,花色浓而不艳、冷而不淡,花苞细细密密点缀着,放眼望去,那疏影横斜的风韵,伴着清雅宜人的幽香,确实让人喜爱。身边的儿子使劲地吸着香气,脸上露出陶醉的满足,用他还有限的表达能力,一个劲地嚷着:真香啊真香啊,梅花好香!
一路向山坡上走去,到梅园深处,清香漫遍山野,蓝天,白云,山野,梅林,随手一拍,都是美景。我幽幽地想起那些咏梅的诗句来。王冕在《墨梅》中写道:“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另一首《白梅》中写道:“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在诗中盛赞梅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气质。漫步阳光下清清淡淡的梅林,这些感觉或许不那么深刻。但若是在苦寒大雪之夜,踏着雪去寻梅,在晶莹的冰雪中,周身暗香浮动,便更能体会诗中的真意吧。
梅花在严寒中,开百花之先,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称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历代文人中多有梅痴。宋人林逋与梅为伴,终生未娶,以梅为妻为子。他在《山园小梅》中写道:“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道尽了梅的高洁。清末国画大师吴昌硕先生一生酷爱梅花,自号“苦铁道人梅知己”。梅是他毕生倾注最多水墨的题材,同时也写下许多咏梅诗。他在自家园子里种梅30多棵,以梅为伴,他笔下的梅花气势非凡,又富于情趣。他在作品《梅》中题词道:“花间袖手咏新诗,共尔孤高不入时。明月清风尘外侣,冰心铁骨岁寒姿。”将梅花品德高洁,不染俗尘,凌霜傲雪,不畏强暴的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梁化的梅林,不孤芳自赏。她在这南国的山林里尽情绽放,吐尽芬芳,吸引满山蜜蜂辛勤劳作,酿造甜蜜;吸引众多游人的眼球,点缀着游人的生活。多少人漫步梅林深处,心远于尘嚣之外,变得澄净,闻一缕清香,身心变得舒适而放松。梅林间游人穿梭往来,我看到从林间小道探出一个穿汉服的姑娘,撑着一把油纸伞,及腰的长发,头上长长的飘带在微风下轻轻飘动,我瞬间被这景象定住了眼睛,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心想这样的服饰适合南国的梅林吧,若是北国,必是要穿得厚实,披着披风的。我晃了晃眼,阳光下,美人如仙子般走过来,我定睛一看,年轻的面容,粉红透亮的脸颊,精致的妆容,特别是额头处点缀有五瓣粉红,像极了粉色红梅,雅致而洋溢着风情,美人朝我嫣然一笑,在我身边擦身飘过,穿入了那边的山间小道。我猛然想起,她的妆容应景,却有典故。当年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飘落到她额上,成五瓣,拂之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纷纷仿效。望着姑娘的背影,不由得感叹她对生活的用心,感叹着中华传统文化正深入每个人的心中。
我对梅怀有敬畏之心,我是怕冷的,对北梅的凌寒而开心生敬畏;在昌硕先生老辣虬曲的梅面前,我不敢造次。今日走近梁化梅林,感受着梅枝苍劲老成充满力量,梅花清香雪白高洁典雅,我更是心生敬畏。梅花凌寒留香,出尘脱俗,那苍劲有力的梅枝支撑起这一树高洁清雅的梅花。想到这,我对梅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品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此时,儿子摇头晃脑背起了古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声音稚嫩清脆,脸上笑意盈盈。梁化的梅林不乏诗情画意,此情此景,却多了生活的味道,让凡尘中的我们在平凡的生活里更添一分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