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奉谭公仙 英雄永流芳
在蓝田中学大门口左边,有一块大石高出路面一米多高,形似蹲着的狗,头朝东方,这就是当地有名的“仰犬吠日”石。据当地的长者介绍,这块大石以前很高,在铺设水泥路时,填埋掉下面一大截,现在只剩下一个顶了。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在夜晚看不清人面的时候,有人经过这里,这块石头就会像狗一样吠起来。在清咸丰年间,当地人在这块大石的左上方(石马山脚下)建造一座“谭公仙始祖”庙。庙宇建成后,这块大石再也没有发出任何声响,但是“仰犬吠日”的名字却流传下来了。蓝田中学副校长何国仁带我们走进校园里面,在校园左侧的石马山脚下的大树底下,果然有一个小小的“谭公仙圣”小庙。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小的“谭公庙”,和土地庙差不多,只有一米多高。庙里供奉着“谭公仙”。庙前有一副对联:谭公威灵同沾福,仙圣法布沐民安。
历史上蓝田瑶族的信仰习俗十分活跃,其中信仰中最昌盛、持久的是对“峒主爷”和盘瓠的崇拜。“峒主爷”即“谭公仙”。谭姓是蓝田瑶族的大姓。蓝田主要七姓氏之刘、谭、杨、林,四个姓氏之间,有着很近的血亲与千丝万缕的姻亲关系,而“谭公仙”是最早落籍蓝田的始祖与拓荒英雄。
据传,明弘治年间(1488年),官兵经常骚扰瑶山,瑶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地瑶族不堪民族压迫,瑶族首领谭观福,发动邻县的壮族和本地区瑶族人民起义,在瑶山一带与官兵作殊死的斗争。
相传,谭观福身高八尺,胸围丈二,能飞善走,力量超人,他带领义军英勇作战,屡战官军,声势浩大。朝廷大惊,下诏征剿。有个姓石的指挥官带领近千名官兵进山捕杀义军。谭观福得知消息后,周密部署,在坑口径设伏兵,全歼官兵。后来,官兵不断增兵追捕,起义军败了。但是,这次起义显示了瑶民的力量,动摇了明朝在瑶山一带的统治。
蓝田瑶民为了纪念谭观福,在石马山脚设庙祭祀,并且不断神化,尊为谭公仙供奉。这就是谭公仙庙的由来。
据村里老人说,原来“谭公仙”庙有三间,进门楼有天井,天井后为正厅,正厅后壁置“谭公仙”神像,左右分列护佐“峒主爷”的文武神位,两旁厢房内,供有佛祖、禾花仙女、菊花小娘、牛黄爷等36个神位。“谭公仙”是一尊男性石刻坐像,宽额大耳,唇下生须,身穿右衽大衫,褪系绑带。
蓝田中学迁到这里后,就改成现在这座小庙了。据统计,在全蓝田地区,历史上供奉“峒主爷”的庙宇和瑶洞有十多个。那时,谭公仙庙有专门庙祝管理,四季香火旺盛,善男信女为祈求各种心愿,到谭公庙去烧香、撞钟、点油灯等。
据村中老人介绍,新星村本地纪念“谭公仙”的大型活动有“接亚公”和“招兵”。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各地区要将本地的峒主爷从寺庙接回村寨祠堂集体祭拜,俗称“接亚公”。活动持续三天,各家轮番以鸡、猪、豆腐、酒等祭拜亚公。
- 上一篇:保护瑶洞祖穴 打造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