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程项目114项占半壁江山,建设新型工业强市步伐更加坚定
惠州今年安排19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6000亿

我市聚力实体经济走稳高质量发展路子迈出坚实步伐。这是欣欣向荣的大亚湾石化区。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今年市两会上,惠州瞄准2026年GDP实现8000亿元目标言犹在耳。市发展和改革局日前发出重磅信息:2022年,惠州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93项,总投资6060.5亿元;安排开展前期工作的重点预备项目130项,估算总投资4334.2亿元。
1月25日,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惠州市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以下简称“市重点建设项目”)和《惠州市2022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以下简称“市重点预备项目”)。
两大项目清单的投资、估算投资额,再次体现惠州聚力发展实体经济、狠抓项目带动、坚持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思路,为惠州全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新型工业强市
产业工程项目投资额2794.05亿元占比46.1%
近年来,惠州逆势加大投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世界500强企业聚“惠”势头迅猛。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恒力PTA、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太平岭核电等惠州重点建设项目频频被提及。
记者留意到,今年的市重点建设项目中,产业工程项目共有114项,占比接近六成,投资额2794.05亿元,占比46.1%。在重点预备项目中,产业工程项目64项,占比49%;估算总投资2482.92亿元,占比57.3%。可以说,产业工程项目在我市重点项目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从市重点建设项目清单来看,产业工程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38项,包括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中集(仲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制造建设项目等;高端装备制造工程32项,包括惠阳新圩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欣旺达惠州新能源项目等。此外,还有现代服务业工程16项、传统产业升级工程10项、新材料产业工程12项、重化工业工程4项、生物产业工程2项。
值得关注的是,在市重点预备项目中,有4个百亿级投资的产业工程项目今年将开展前期工程,包括总投资300亿元的中国化学惠州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70亿元的恒力惠州新材料产业园PTA下游项目、总投资521亿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总投资350亿元的伯恩(惠阳)智慧互联科技园。
这是一个鲜明的信号:抓项目促发展。惠州坚持以工业立市,抓重点产业工程项目,就是抓住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惠州正按市党代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擘画的蓝图,坚定地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不断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新型工业强市,筑牢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
深度融深融湾
基础设施工程项目64项占比超三成
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深度融深融湾是惠州抢抓重大历史机遇的重要抓手。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深度融深融湾,实施交通互联互通提升工程。要围绕实现“对外大连通、对内大循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丰”字交通主框架为引领,大力推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空港海港互联互通,以开放理念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强化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地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今年的市重点建设项目中,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共64项,占比超三成,投资额占比过半,达51.48%。其中,备受关注的惠州惠城至惠阳霞涌高速公路项目已于去年12月6日在省发改委网站进行了核准前公示。该项目是“丰”字交通主框架规划南北交通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线将与广惠高速、惠大高速组成我市由惠城中心区到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北向大通道,助力惠州融深融湾。
港口兴则城市兴,惠州港也将在今年扩能升级。市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中关于惠州港的项目就有5个,在市重点预备项目清单中有3个。其中,惠州港东马港区恒力石化(惠州)通用码头项目今年建成投产,惠州港荃湾港区荃美石化码头项目明年建成,今年还将新开工3个项目。这些项目将助力惠州推动惠州港从产业港向贸易港、产业港并重转型,深度参与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打造大湾区乃至全国南北出海新通道。
此外,惠州机场飞行区改造工程、广州至汕尾铁路惠州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惠肇高速惠城区连接线工程、新清大道(原S358线惠阳新圩至东莞清溪段)改建工程、惠东环稔平半岛高速公路等众多交通项目被列入其中。
备受关注的能源项目中,今年将新开工的就有5项,包括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厂二期工程、广东大唐惠州博罗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惠东县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国能惠州二期2×400MW级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助力惠州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
立足改善民生
15项民生保障工程总投资超146亿元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在市重点建设项目中,15项民生保障项目涉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和居民保障四大内容,总投资超过146亿元。其中,市中心人民医院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惠州市健康城一期(血站、120)工程等新建医疗卫生项目备受关注。
惠州市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也在市重点项目清单中,项目建成后将改变白花镇“一年一小涝、五年一大涝”的现状,实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造福白花人民。
此外,乡村振兴项目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也将在今年动工建设。根据清单,该项目将建设博罗县福长大道及连接线工程、博罗县大洞水库环湖绿道工程,新建罗浮山南门片区基础配套设施项目等,体现惠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区域。
记者留意到,在市重点预备项目中,惠州还安排了13项民生保障工程,其中3项教育项目是市民关注的中学扩建,如惠阳高级中学新校区(秋月湖校区)、惠阳叶挺中学改扩建并增设高中部、龙门县永汉中学迁建;4项医疗项目中令人瞩目的是整合新建市职业病防治医院(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市皮肤病医院(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市性病防治监测中心),建立惠州市公共卫生医院(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并根据疫情需要可在短时间内建设新增500~600张临时病床的应急医院。
◎专家点评
黄忠平(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
以重点项目牵引支柱产业量增质升
工业是最主要的物质生产产业,研发投入最多、技术创新最活跃、辐射带动力最强。从重点项目占比和内容看,产业工程项目在我市重点项目中占据半壁江山,并有若干百亿级的延链补链强链重大项目,这表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惠州的主攻方向仍然是以先进制造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工业稳、经济才稳;工业进、经济即进。我们要坚守工业精神,以重点项目牵引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量的倍增、质的跃升,打造新型工业强市,强力撑起大湾区发展新的重要一极。
基建是工业投资之外,惠州另一个重要发力点,它是政府实施跨周期、逆周期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经济强劲运行的重要因素。在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预期不振的情况下,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加大老基建、新基建以及一系列软性公共产品的投入,通过基建投资创造的“挤入”效应,带动制造业投资,并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拉动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李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