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佳节气象新
《岁时节俗知多少》绘制中国岁时节俗的生动图谱

春节,这些沿袭已久的节日,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样的博大意蕴,体现出中国人什么样的精神气象?民俗读物《岁时节俗知多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着重从农耕文明和传统美德的层面,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特别是年俗文化的内涵,新颖别致的诠释视角,绘制出中国岁时节俗的生动图谱。
图文并茂介绍二十多个传统佳节
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先后顺序,全书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二十多个传统佳节,依次作了介绍。这些节日因何而生,又经过哪些递进和演变,在参阅正史的基础上,作者充分汲取地方方志和神话传说的“养料”,将这些节庆中形成的年画、剪纸、赏红、龙舟、乞巧、拜月等活动,一并进行分析解读。
为了增强广大读者对中国年俗文化的了解,全书着力在图文并茂中展开叙述。除了对每一个传统节日进行文字阐释,还随文配有相关的风物图片,让这些传统佳节在当代语境下火起来的同时,还能以卓尔不凡的精神气质,真正地“活”起来。张天师、青苗神、五色土、巧果……当一幅幅色彩艳丽、气韵生动的插图,随着简洁流畅的文字跃入眼帘时,一个个中国传统佳节的俏丽身影,已然跨越岁月的风尘,迅速进入到大众的视野。
该书既有对相关历史的寻踪,也有文化渊源的皈依;既有文字上的理论探讨,也不乏图片上的视觉冲击。从而让一个个节日,不再变得高古神秘,而是亲切随和,仿佛就在人们身边,触手可及。
用艺术视角体会传统节日神韵
怀着对佳节的殷殷期盼,作者携手与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年节——春节。在介绍这个普天同庆、国人最为喜爱的节日时,他从春节的名称由来、历代演进、节日欢庆等维度,对沿袭了千年的扫尘、祭灶、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赏灯、观庙会、舞龙灯等传统习俗,从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的不同角度,解析春节与这些传统习俗之间的内在关联;探讨农耕文明对形成这些习俗发挥了何种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民间风习,对人们心灵的教化,促成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节律,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传统美德,都需要逐一予以揭示。
怀着这种美好的旨趣,作者一边梳理史料,一边徜徉在年画、剪纸、赏红等民间艺术的天地里,用艺术的视角,带领我们去体会传统节日的千年神韵。年画《鲤鱼跳龙门》,用清晰的线条、浓艳的色彩,绘制了一幅欢喜临门、年年有余(鱼)的迎春图,寓意着新的一年家家兴旺发达、人人事业有成。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美食文化同样在中国节日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鉴于此,作者着意从五月初五吃粽子、八月十五食月饼、九月九日饮菊花酒的饮食习俗中,对以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进行了深度剖析。正是氤氲其间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让中国的岁时节俗清新、高雅、文明、温馨,一代一代地被国人传承,历久而弥新。中国的岁时节俗,讲出了风味独特的中国故事,传承好中国年俗文化,让这样的中国故事一代一代传下去,是不变的初心,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刘昌宇)
- 上一篇:享书香 赏民俗 品年味
- 下一篇:团结奋斗书写新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