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冰壶用炒锅 全家老少齐上阵
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深入人心
据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没有冰壶用炒锅,没有冰刷上拖把,全家老少齐上阵……冰壶、冰球等原本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比较陌生的体育项目,如今已被广泛熟知与接受。各种“民间高手”还创造性地将厨房用具搬上冰面,开设了冬奥会“民间分赛场”,感受奥运氛围、体验冰雪乐趣。
2022年北京冬奥会如约而至,中国人的冰雪热情早已被点燃。从亲身参与冰雪运动的“发烧友”,到守在屏幕前关注赛事的“冬奥粉”,再到无私奉献投身冬奥服务的志愿者,中国人正用不同方式享受这场冰雪盛宴,诠释着重在参与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与奥运同频
“全民冰雪”正当时
冬日的中国雪都亚布力,碧空如洗,白雪皑皑。王成身穿一身专业滑雪服,脚踩单板,从半山腰“唰”地滑下,姿态轻盈,动作流畅,引得不少“雪友”连连赞叹。
年逾古稀的王成是亚布力各大雪场的常客,今年冬天,他照例在雪场“驻扎”了数十天。“过去觉得黑龙江的冬季漫长,现在只觉得太短。”与王成一样的老年滑雪“发烧友”,如今在中国并不少见。
自北京申办冬奥会以来,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达3.46亿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享受着冰雪带来的乐趣。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日前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在推广冰雪运动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将使全球冬季运动参与度登上新的台阶,让中国人民和全球冬季运动爱好者从中受益。
“雪龄”近30年的王成正是这一成就的见证者。上世纪90年代,滑雪还只是极少数国人的运动项目时,他成了中国最早一批接触到这项冰雪运动的业余爱好者。
42年前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征冬奥会时仅有41名成员,30年前才实现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派出177名运动员参赛,将参加全部109个小项中95%以上项目的角逐,构成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全的中国冬奥军团。
回想几十年来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后的大跨越,王成感慨万千,“滑雪场逐渐增多,住宿、交通等配套更加完善。”他说,“越来越多中国人爱上冰雪运动,近些年通过滑雪结识了很多‘雪友’。”
享受奥运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正如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所言,“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在冬奥会这样的顶级体育赛事中,奖牌固然重要,但中国民众也越来越重视比赛所传达出的正能量,在为本国选手摇旗呐喊的同时,也不吝为其他国家选手加油鼓劲。
“跳出‘唯金牌论’看比赛,我们会收获别样精彩。”多位赛事爱好者表示,“这就是奥林匹克的魅力。比起获得奖牌,选手超越自己的精神更值得敬佩!”
对于中国民众而言,奥运会的魅力也不仅在于比赛本身。随着北京冬奥会的筹备与举行,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冰雪项目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通过体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方式开展冰雪运动,推动学生走向冰场、雪场。
按照最新的“全民健身计划”,中国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
- 上一篇:首钢滑雪大跳台 何以海外“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