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元宵节遇见手工和彩绘
《我们的传统节日》从时代发展和时尚角度解读元宵节等传统节日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赏花灯、观烟花、逛庙会是元宵节的标配,丰富着年俗文化,给假日生活增添无穷乐趣。《我们的传统节日》系列图书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灶王节8个传统节日,其中的《我们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聚焦元宵节话题,通过对元宵节的介绍和时代化解读,使我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领悟。本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益读本。
增加有关传统节日的手工和彩绘内容
《我们的传统节日》将传统礼仪、特色美食、节日传说、诗词谚语、气节变化、历史典故、民俗科普精心熔于一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节日的由来、民习民俗等内容,条分缕析予以讲解。与一般的读物不同,该书特意增加了有关手工和彩绘方面的设计,非常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以不同的观感和体验,去切身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中国的许多节日,都离不开美食的滋养。就拿元宵节来说,大众普遍喜食的元宵,在名称上却有着迥然各异的称呼,北方通称“元宵”,而南方却唤作“汤圆”,两者不仅在外观上略有差异,在食材的选用和制作上也不尽相同,可谓“十里不同俗”的有力佐证。而元宵佳节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品尝元宵了,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吃完了热气腾腾的元宵,再携家人去赏灯,当是一件乐事。流连在璀璨的灯光世界里,观赏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彩灯,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愉悦之行。赏灯之余,最富情趣的莫过于猜灯谜了。譬如“上下合(打一字)”,这种脑筋急转弯式的灯谜,还真颇让人思量,而答案却再简单不过,不过一个寻常的“卡”字。而另一则灯谜显然容易得多,“身穿锦袍头戴花,每天清早催人起(打一动物)”一看谜面,准会让人会心一笑,脱口说出“大公鸡”三个字。这些或难或易的灯谜,大多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意蕴深厚的中国汉字,在经过巧妙排列组合后,于节日之夜,瞬间迸发出氤氲的光彩,增添喜庆的同时,也让“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动人场景尤显温暖。在古时,元宵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历史悠久,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在其《观灯乐行》中写道:“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这首诗生动描绘出古人欢度元宵佳节的盛况。而如今,在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依然保留元宵节观灯、舞狮、舞龙灯的习俗。这些热闹非凡的活动,对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也许还略显陌生,但本书多少弥补了这种缺憾。它通过绘图、步骤介绍、流程展示等方式,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制作花灯、纸狮子和龙灯,在动感十足的现场体验中,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悠神韵,从古老的民俗记忆中逐一唤醒,让元宵节的喧嚣与闹腾,不但活在趣味盎然的文字里,更立体鲜活地体现在我们的巧手制作中。
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维度讲述元宵节等的深厚渊源
围绕元宵节,本书作者还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节气变化等维度,讲述了这一节日的深厚渊源。从元宵节的来历、相关习俗的赓续、节庆文化的传承,一路讲到现代人过元宵节的场景,透过其热烈奔放的情感表达以及温润可亲的人文抒怀,最终揭示出元宵节团圆、喜庆的深刻内涵。
在重点讲述了元宵节的喜乐祥和之余,《我们的传统节日》还诠释了春节等其他七个节日的多彩样貌。他们跟元宵节一样,同为华夏儿女所喜爱,每一个大大小小的节日,都氤氲着历史的流韵,散发着文明的芬芳,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演绎着中国人的温情与浪漫,叙说着他们的坚韧与执着。这些节日构成了一部“浓缩版”的国人生活史,从中,我们既可探寻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基因,也可一窥华夏文明的用心传承。以此作为考量,这样用意精深的书,既可作为孩子们的智慧读物,也可作为家长们学史增信的枕边书。对国人来说,跟随时光的脚步,在节日的深情礼赞声中,重温那一段段不平凡的历史,追怀坚如磐石般的中华文化情怀,堪称一场有品质的精神畅游。
《我们的传统节日》小书不小,有料,有趣,有味,会让你陶醉在节日的欢愉中,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钟芳)
- 下一篇:艺术家眼中的中国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