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鸣破空 飞跃历史

惠州日报2022年02月16日

苏翊鸣在比赛中。

苏翊鸣庆祝夺冠。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雪飞天”的上空,阳光为苏翊鸣戴上了金牌。这最后一跳,中国少年只需张开双臂,享受世界的瞩目,俯瞰满场的欢呼。

15日下午,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17岁的苏翊鸣凭借前两跳的惊艳表现提前夺冠,并改写两项历史:摘得中国单板滑雪冬奥首金,将中国队单届冬奥会5金的纪录推高到6金。

儿时“单板王”的梦想终于成真,少年快乐得大笑,又忍不住落泪。最后一跃的轻松惬意,是无数次挑战极限、竭力翻转腾跃之后的奖赏。

这场决赛如“神仙打架”,每一个成功的高难动作都令局势陡变、压力转移。

美国滑手克里斯·科宁先声夺人,干净利落地完成1800的动作,得到首轮最高的92.00分。根据比赛规则,选手各完成三次跳跃,总成绩为不同方向两跳的高分之和。这意味着,完成一个高分动作就有了竞争奖牌的基础,也握有选择下一动作难度的主动。

苏翊鸣出发,腾空、转体1800,落地平稳,89.50分暂列第二。挪威滑手蒙斯·勒伊斯韦兰同样做出转体1800,以0.25分之差紧随其后。次轮,勒伊斯韦兰选择略降难度,使用了1620的动作。

但苏翊鸣没有!出发台上,他紧握扶手,借力加速,俯冲蓄能,再次腾空,转体1800!落地一刻,呐喊自胸腔喷出!兴奋的少年径直冲到落地区的防撞台上,双脚跳起才卸下惯性。

93.00分!至此所有滑手的最高分。但几分钟后,首跳失误的加拿大滑手马克斯·帕罗特和日本选手大冢健分别拿到94.00分和95.00分。悬念留到了最后一轮。

暂居第一,但胜局未定。全场都在等待这个中国少年的最后一跳。

“如果最后一跳前,冠军不属于我,我会去做(转体)1980的。”苏翊鸣赛后说。

现实没有给人们见证1980的机会。在苏翊鸣高分的压迫下,他的竞争者们或失误或自降难度,金牌归属已定。

站在跳台顶端,少年和教练拥抱,看台上的欢呼清晰可闻。出发!这“王者”一跳,脚下的单板就像一朵祥云,托着少年自由地飞翔起来!

落地,一群大哥哥冲上去拥抱他,甚至把他抱了起来。获得银牌的勒伊斯韦兰和获得铜牌的帕罗特紧紧地搂着他。

夺得金牌,是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时,11岁的苏翊鸣燃起的梦想。距离18岁还有3天,梦想照进现实。

“这对我真的太特殊了,我要感谢我的祖国,我的父母,我的教练,关注我的所有朋友们。”苏翊鸣说,“我也特别感激自己,在那个时候能有这样的梦想。”

苏翊鸣小学老师:

他从小就想当“单板王”

新华社长春2月15日电 15日,17岁小将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夺得金牌。在电视机前挥舞着国旗观看比赛的何玲说:“苏翊鸣从小就想当单板王,想当奥运冠军,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提起自己的学生苏翊鸣,何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何玲是苏翊鸣的小学班主任。苏翊鸣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曾就读于吉林市万达实验小学校。从4岁开始学习滑雪的苏翊鸣是一个特别的学生,坚持学习的同时,也要坚持训练。

“苏翊鸣专注力很强,所以总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课补回来。”何玲说,“考试总能得100分,数学、语文,特别是英语成绩都很好,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何玲回忆,有一年的运动会,学校第一次对三年级同学开设800米跑项目,很多孩子在报名的时候都有点怵。“但苏翊鸣却是班级里第一个举手报名的孩子,他当时特别坚定地跟我保证,他一定能跑下来,一定能取得好名次。自此以后他每天积极训练,真的跑了第一名。”何玲说。

敢于争先,从苏翊鸣的小学一直延伸到了冬奥赛场。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17岁的苏翊鸣勇夺银牌,创造了中国选手在男子单板项目上的冬奥历史最佳成绩。虽然裁判打分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争议,苏翊鸣却在赛后表示,能拿到这个分数已经很开心了。

何玲说,这并不意外。“各方面都很优秀,但苏翊鸣从不骄傲,保持谦逊的态度,经常与同学们分享运动技巧。”她说。

让何玲印象深刻的是苏翊鸣不怕苦的精神。因为他从小热爱运动,有一次在操场运动时受了伤,何玲很担心,苏翊鸣却嘿嘿一笑,对何玲说:“老师,你看我的血红不红?”

后来的苏翊鸣成长为专业的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有时候他会回母校看望老师和学弟、学妹们,我虽然很高兴,但我知道那一定是因为他受伤了才有时间。”何玲说,“他在坚持他热爱的,他每次比赛前,我对他强调最多的就是,注意安全。”

三周偏轴转体1620度、反脚外转五周1800度……何玲虽然并不能完全说出这些动作,但她清楚,苏翊鸣在为中国单板滑雪创造历史。“他的故事一直在学校流传,很多学生都开始爱上冰雪运动,想跟学长苏翊鸣一样登上奥运会的赛场。”何玲说。

“唯一的缺点啊,大概就是太黑了!”何玲笑着说,“夏天玩水,冬天滑雪,一年到头皮肤都黑黑的,我想这是他唯一的缺点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