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冰场“冰王”是位古稀老人

王建生19岁自学滑冰已坚持51年

惠州日报2022年02月18日

冰场上的王建生身手敏捷。

码上看“冰王”风采

随着北京冬奥会赛事的进行,“冬奥效应”持续升温,不少市民也想体验一把冰上运动的乐趣。日前,在仲恺高新区一个真冰场上,身穿专业滑冰服、滑速快、装备齐的七旬老人,正在完成每日滑冰一万米的目标。“我只要有空就会来滑冰。”这位老人叫王建生,这个真冰场开业以来,他几乎每天都来滑冰,风雨无阻,成为该冰场出勤率最高的“冰王”。

热爱

“一上冰场就兴奋”

王建生今年70岁,来自山西太原。“我19岁开始自学滑冰,一上冰场就兴奋。”1972年冬天,王建生花了38元给自己买了第一双冰鞋,当时他的月薪只有23元。他告诉记者,当时市场上还买不到一双完整的滑冰鞋,他只能分别买回鞋子和冰刀自己组装。

“在那个年代,还没有专门的滑冰场,所以我们都是在野冰上滑冰。”找到一块平整的冰面,清理上面的杂物,滑完冰后还得浇冰、补窟窿……讲到这些“苦差事”,王建生却满脸幸福,眼里满是对滑冰运动的热爱。

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建生在野冰场上滑冰滑了26年。直到1998年,山西太原第一个室内滑冰场——太原北极熊滑冰场开业,王建生成为一名专业的滑冰教练。他每天早早到冰场,先完成自己一万米的滑冰任务再开始一天的教学。

“我每天都要滑冰一万米,在这里滑的话将近100圈,要半个小时左右。”从开始“触冰”到现在,王建生已经坚持了51年。

每到一座城市,王建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搜索当地的滑冰场,放下行囊后立即先去滑一次冰。“惠州体育配套设施很完善。我从家里去滑冰场,开车半个小时就到了,平时要想游泳、打羽毛球等,也很方便。”

2010年,王建生从太原来到惠州生活。“刚来的时候很不习惯,这里夏天太长,但是冬天很舒服,就是可惜不能滑冰。”在惠州还没有真冰滑冰场的时候,王建生经常和冰友们驱车到东莞享受滑冰的乐趣。“现在好了,仲恺有了滑冰场,我再也不用跑那么远了。”

“王叔每天都来滑冰,我们在做开场前的准备工作,他就在热身。一到开场时间,他准是第一个上场。”真冰场负责人贾静宇说,“王叔是我们这里出勤率最高的滑冰爱好者,一年下来可以有300多次。”

王建生还收获了一批小粉丝。“今天爷爷来了吗?”工作人员经常会收到小朋友这样的问题。

在滑冰场的一个角落,放着一个专属于王建生的收纳柜。小小的柜子里别有洞天——滑冰服、量尺、磨刀器……一件件装备排列整齐。他还改良自制了一个冰鞋磨刀架,“我的装备一般都是自制、自己保养的,更适合我。”王建生对滑冰装备很爱惜,每一次打磨、每一次擦拭都小心翼翼。

愿望

会坚持滑下去

“我原本计划要去北京看冬奥会的,但是由于疫情问题,最终还是取消了。”在得知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的消息后,王建生就萌生了要到现场看冬奥会比赛的念头。他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前往北京的计划。

现在,守着电视看冬奥会直播成了王建生生活的重要部分。每场比赛他都不会落下,看完直播再看回放。“这些年冰雪运动热了起来,学滑冰的人数和以前相比有了几何级数的增长。”王建生说,惠州越来越多人滑冰,特别是随着北京冬奥会赛事的进行,惠州掀起了一波滑冰热,他很开心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冰雪运动中。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即使年逾古稀,王建生也从未想过停下滑冰的脚步。他对滑冰的热爱,不仅秀出了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更展示出了新时代老年人的新活法。

“滑冰不仅是为强身健体,更是为保持积极年轻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即使我身在惠州这一南方城市,我也会坚持滑下去。”王建生说,常年运动更是带给他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邱舒婷 魏怡兰 林丽娟 杨敬贺 实习生刘心璇 王嘉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