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生态文明建设丛书梳理诠释绿色发展、环境共治的指导性经验

惠州日报2022年02月19日

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推进的背景下,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推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丛书”。本丛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海洋地质专家李家彪担任总主编,丛书包括《陆海统筹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与对策》《绿色“一带一路”》《环境共治 理论与实践》《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实践》《生态文明与水资源管理实践》《生态责任体系构建 基于城镇化视角》《自然资源融合管理》《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案例研究和行业分析》《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等,力求在记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同时,为推进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指导性经验。

环境治理需要关注多元主体合作中的社会治理与政社关系

本丛书从水资源管理、低碳城市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构建等多个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生态建设示范区的案例分析和观点阐释,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先进理念。

《陆海统筹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与对策》(李家彪、杨志峰等著),主要对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进行了研究。其中,陆海统筹是在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时的一个焦点。本册包括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典型入海流域的现状与问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与策略、陆海统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以及陆海统筹重点流域污染控制策略。

《绿色“一带一路”》(孟凡鑫等编著)围绕气候减排、节约能源、水资源节约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典型节点城市,从碳排放核算、能效评估、贸易隐含碳排放及虚拟水转移等方面进行了可持续评估研究。梳理了全球各国践行绿色发展的典型做法以及中国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措施和行动,提出了我国继续深入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和建议。

《环境共治:理论与实践》(郭施宏、陆健、张勇杰著)重点探讨了环境治理中的府际共治和政社共治问题。就府际共治问题,介绍了环境治理中的纵向府际互动关系,以及其中出现的地方执行偏差和中央纠偏实践。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依赖绿色发展,使各方均能受益

此外,《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实践》(王宇飞、刘昌新著)主要从政策试点入手,以小见大,解释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先通过试点创新,取得成效后再全国推广。主要分析了低碳城市试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及其他地区一些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低碳城市试点是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试点城市在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以及碳排放达峰等方面都多有探索和创新。这是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基础。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的代表,也反映了我国近几年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进程。书中的案例很好地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依赖绿色发展,要使各方均能受益,从而促进共同保护。《生态文明与水资源管理实践》(高娟、王化儒等著)对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的实践工作进行了系统而翔实的介绍,提出了适应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向。《生态责任体系构建:基于城镇化视角》《自然资源融合管理》《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案例研究和行业分析》《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也分别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诠释。

本丛书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引导读者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引领社会各界形成新的发展观、政绩观和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符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