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肥“双减” 农业更“绿”
我市农业农村部门研究推广药肥减施增效技术
惠州日报2022年03月18日
惠州日报讯 (记者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涂杨桃)一架植保无人机装载农药后腾空飞起,药剂均匀地喷洒在绿油油的蔬菜上……这是农机手在演示植保无人机进行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防治作业。3月16日,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在博罗县杨村镇新田村开展十字花科蔬菜药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以及无人机飞防观摩活动,以进一步辐射推广该项技术,提升农户科学种植水平。
培训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杨暹讲解了蔬菜种植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和农药减施提质技术。“一棵菜心看起来很简单,要种好不容易!”杨暹说,要结合土地养分结构科学施肥,注意施放时间和用量,不仅能节省成本还能让蔬菜长得更好。同时,要建立病虫害防控体系,杜绝不科学使用农药,“没有最好的农药,只有最好的用药办法。”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获悉,蔬菜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比较常见的十字花科蔬菜有菜心、油菜等。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如果普遍过量或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引发土壤性状恶化、产品品质下降,导致环境污染、生产成本增加等系列问题。
“我们正以十字花科蔬菜为代表,研究推广药肥减施增效技术,以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减少农产品安全隐患,提升产品品质。同时,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缓解由此带来的土壤、面源污染等问题,推动我市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专家、农业博士刘凤沂介绍,希望通过药肥减量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蔬菜病虫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防效提高10%,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化肥施用量减少20%,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降低蔬菜农药残留,改善耕地质量,提升蔬菜品质,达到优质高产、绿色安全的目的,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 上一篇:敏锐发现火情 逐层疏散住户
- 下一篇:为5万户居民用户拧紧燃气安全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