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聚焦经济民生等热点积极建言献策
汇聚众智提升发展能级 加快建设一流中心城区

码上看惠城两会

惠城风景秀美,宜居宜业。 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发展成就令人振奋,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在今年的惠城区两会上,惠城区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在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城市品质提升、营商环境打造、民生事实、乡村振兴等话题,代表委员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惠城区提升发展能级,加快建设一流中心区。
实体经济
抢抓深圳优质外溢资源 对企业实施“一对一”帮扶
惠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守工业精神,坚持集群集约不动摇,全力打造以大带小、以小育大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由量变积累到质变升华。
“去年,惠城区在深圳前海设驻深招商联络处,承接深圳优质外溢产业资源,引进高质量的深圳项目,招商工作取得良好成绩。”惠城区政协委员、民盟惠城区总支主委、河南岸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敏说,去年,惠城区准入招商项目77宗,同比增长93%,其中36宗来源于深圳,占比近五成。
针对如何进一步抢抓深圳优质外溢产业资源,赵敏建议,要推行“链主”招商,深挖“链主”企业上下游资源。一是围绕惠城区“3+3+X”产业体系,精准绘制主导产业链图谱,明确该区重点引进的产业类型。二是梳理已落户重大项目,如信利康;深耕惠州本土龙头企业,如利元亨、天宝电子等项目产业链条,通过“以商引商”和产业链招商,吸引“链主”企业上下游资源聚集,做强做长产业链,实现资源乘数效应。三是探索承接深圳“园中园”项目、产业园整体搬移模式,通过智库、专业机构掌握深圳产业园搬迁计划动态信息,主动承接产业链整体式、系统式转移。
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营商环境的打造。惠城区政协委员、民建惠城区总支副主委、广东八维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罗玉川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政府要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各执法部门要以“关爱+帮扶”式执法,营造和谐执法环境。同时,各部门应向各类企业派驻“首席服务员”及“服务联络员”,对企业实施“一对一”帮扶。对于重点项目及重点监测的企业,建立助企服务专员制度,采取“专班+专员”的服务方式,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城市活力离不开青年,青年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惠城区政协委员、广东伟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龙辉建议,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新生代产业工人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同时,落实支持青年创业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鼓励支持各类众创空间和文创街区,提供优惠条件吸引青年创业者。
金山湖片区作为城市重点发展片区,是惠城区未来的新城市中心和新消费商圈。惠城区人大代表、广东隆生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来翠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金山湖片区交通,通过增加公交线路等举措,提高公共交通设施便捷度,保障消费者出行方便,促进商业发展。
民生事实
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 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惠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惠城区要突出抓好民生事业,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在医疗教育方面,青少年身心健康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惠城区人大代表、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龙艳明表示,大部分抑郁青少年往往得不到及时的专业预防和诊治。龙艳明建议,由政府主导,把优秀的社会心理咨询康复机构引入学校,建立起一个积极灵活的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同时,各学校要发动所有教师参与,共同关注和防治青少年抑郁。
针对中小学生的脊柱侧弯现象,惠城区政协常委、世济堂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瑞霞建议,政府要高度重视青少年脊柱健康问题,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提高全民对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宣教和康复的关注和认识。
惠城区政协委员、惠城区工商联副主席邱慧璇介绍,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8家,其中公立机构9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219人,应加快培养专业养老护理人员队伍,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邱慧璇建议,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由政府主导,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加大对职业技术类学校养老护理专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养老护理职业教育体系。同时,针对现有养老护理员专业知识技能不足等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在提高城市品质方面,惠城区人大代表、龙丰街道金峰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段小丽建议,要适量增加基层社区工作岗位,并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让基层工作者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惠城区人大代表、华晟智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苟勇建议,政府要着力解决老旧街巷和小区的三线“老化”“鸟巢”“蜘蛛网”等现象,改善市容市貌和民生环境。同时,他建议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敏捷开发等技术,构建为基层工作人员服务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他们降低工作强度。
乡村振兴
发挥城区反哺能力 激发农村活力
聚焦乡村振兴发展,惠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惠城区汝湖镇农业基础较好,可立足汝湖镇优势,整合资源,联合民企、村集体、村民共同开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汝湖生产基地,构建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惠城区政协委员、民革惠城区总支党员朱怡舒建议,探索“企业(统筹规划)+合作社(入股经营)+农户(就业分红)”发展模式,走生产、加工、经营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同时,拓展生产基地功能,深化三产融合。
惠城区人大代表、三栋镇鹿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金荣表示,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代表,希望人大代表们多关注农村在乡村振兴中所遇到的各项民生实际问题。邓金荣建议,要简化一户一宅建设审批流程,适当增加宅基地面积;加大乡村振兴产业政策调研,破除惠城区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瓶颈,提升因地制宜发展能力;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审批手续需快速便捷,建设项目要精准实用。
惠城区政协委员、横沥镇副镇长李惠琼呼吁更多力量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推动农村全面振兴。李惠琼建议,惠城区要加大力度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发挥中心城区强大的反哺能力,增加对横沥、汝湖和芦洲等镇的投入和支持,激发农村活力,推动经济向多极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建设美好幸福家乡的愿望。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邓惠婷
- 上一篇:提交提案137件 为惠城发展贡献政协智慧
- 下一篇:惠城今年十件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