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角度诠释乡村变迁
罗伟章的长篇小说《谁在敲门》自出版以来,颇受好评,并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好小说、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等重量级榜单。该部小说铺陈川地小镇的一个乡村大家庭的四代人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进而讲出每个人物背后的生命故事与情感幽微,凝练成对生死、道德、人性的感慨与叩问,呈现出广阔丰饶的民族性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
如果说人物是小说的灵魂,那么性格、思想和行动就是人物的灵魂。该书塑造了近百名人生经历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每个人物都鲜活生动。如平易近人的父亲、在镇上无所不能的大姐夫、慈母般的大姐、因儿子而抬不起头来的大哥、四处坑蒙拐骗的四喜、脆弱敏感的“我”……这些人物因父亲而串联在一起,形成中国乡村普遍存在的社会谱系。
在不断发展的大时代下,每个人的性格、思想和行动,都决定着他们不一样的命运,隐含着乡村生活的百态和人性矛盾的断面。每一个与乡村生活有关联的人,都能从这些人物身上找到自己或熟悉的身影,看到自己的命运跌宕和人生起伏。
与其他小说曲折新奇、高潮迭起的故事取胜不同,《谁在敲门》以平静舒缓的语言进行全景式描述,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见长。故事围绕父亲过生、生病、去世、送葬、祭奠五个告别和怀念的过程展开,穿插近60个人物的故事、蜀地民间文化等多种元素。
小说中,看似错综复杂的情节,实际有简单清晰的脉络,如同一张密布的河网,千百条或大或小的支流绕过千山,流经千地,终将汇成洪流。
书中虽以“我”——许春明的视角进行叙述,但情节推动和主旨昭示的关键人物却是大姐夫李光文,他是某村的村支书,也是大家庭的隐形“家长”,书中所有人物似乎都以他为核心,而社会变革和转折对个人的影响,在他身上也最为明显。从处理各种乡村事务的游刃有余,到最后退场,在他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乡村之变,更启发对乡村治理该往何处去的思考。
如著名批评家陈思和先生所言:“罗伟章对于社会下层的日常生活非常熟悉,一支笔枝枝蔓蔓地蔓延着各种社会传说,人际关系,枝节上套枝节,总是把小说场景呈现得非常广阔。”无论是《饥饿百年》《大河之舞》,还是《太阳底下》《空白之页》,罗伟章专情于将故事置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题材上推陈出新,不断扩张,以密密实实的细节和千头万绪的关系将整个大时代囊括进去,建构起广阔的世界。《谁在敲门》从“敲门”这个细节切入,用一个人物紧跟着另一个人物,让一件事拉拽着另一件事,呈现出在时代洪流的冲刷下,土地对人已无太大的束缚,揭示依附在土地之上的乡村伦理道德需要重构的现实。
每一个个体的成长轨迹,都离不开时代的潮流和力量。《谁在敲门》中诸多人物的人生经历,让我们看到了时代形貌,并映射到自己的人生与命运。我们共同改变着时代,也被时代所影响着。
(李钊)
- 上一篇:《零容忍:将全面从严治党 进行到底》出版发行
- 下一篇:眷念的乡土 安顿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