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是一个播种的季节

——读梵高

惠州日报2022年04月23日

绿染西湖。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供图

□为而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这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人类跨四个年头的又一个春天。169年(1853)前的3月30日,谁也没有想到,未来世界的艺术天才梵高就诞生在荷兰一个牧师家庭。小小梵高的一生,印证了无数心理学家的实证:原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未来将起决定性影响。

由于梵高出生正是哥哥的忌日,为此被父母所嫌,不但不允许他到校读书,还将他“禁足”,不得与外界孩子往来。父母这一不可理喻的“管教”,且时间之长,令人悲叹。正是这一“原生特殊家庭环境”,塑造了一个旷世难有的、敏感、孤僻和狂暴的艺术天才。27岁才开始学画,32岁(1885年)才有第一幅画作《吃土豆的人》,初显独特的艺术风格。

正如西方圣贤所言:“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梵高失去了父母的爱,却得到了弟弟提奥的爱,正是提奥弟弟的爱,将被长期禁锢的梵高带进了开放包容、多姿多彩的艺术之都巴黎。巴黎这个一批艺术天才的聚集爆发地,为梵高打开了一扇通向艺术天堂的大门。

到了巴黎的梵高,正遇上了一批艺术新星:如印象派之开山者莫奈及雷诺阿、劳特雷克等,正如中国唐代一代狂草怀素,碰上了盛唐文化繁星璀璨的星星,诸如李白、张旭、颜真卿……方得真经,梵高和怀素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从此开创了“惊鬼神”的艺术风格……

今天纪念梵高,正在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反复多变并一再爆发的阳春三月,除了欣赏和赞叹他的惊世而永恒的油画艺术外,如《向日葵》《星空》等画作,正如他预言,以后必将被世人所认识,并且是一种“世界性记忆”的伟大认识。因他和他的艺术贡献,130多年来,对他的艺术评价早有崇高而伟大的定论,而笔者不是画家,无法在艺术上进行再有专业的品鉴。但面对人类的生命和价值判断与追求,不得不被梵高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所打动着,并冲击着……

梵高短暂37年的一生,且在艺术上更加短暂的“生命”,从第一幅画作《吃土豆的人》到他生命终结前最后一幅画作《麦田上的鸦群》,艺术生命仅仅10年!在这如“白驹过隙”的短暂一生,更如“电闪”的艺术生命中,梵高创作了油画864张、素描1037张、水彩画150张(仅自画像就35幅和向日葵11幅),共2051张,还留下900多封书信,10年艺术生命共3650天!他所留下的作品成为世界艺苑的奇葩,凝成一道可能无人超越的特殊风景。然而,梵高如彗星一闪的后背后,蕴含和闪耀的是一种无比高尚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梵高不是“正常人”,在无比艰难的“原生特殊家庭”环境中顽强地生长,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遇此状况,很多“常人”早就已经抑郁、崩溃而难成为人,甚至早就“夭折”。而梵高却超越了这种打击,选择了艺术,这可能就如“上帝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梵高走进了更加精彩的世界。

梵高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是用他短暂的生命铸就而成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梵高能清楚地认识自己,敏感、孤僻、暴躁,失去了父母的爱。但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无比顽强且机智地生活着,更能直面被人定义为“野蛮粗暴人”的歧视,敢于批驳世俗:“我不是怪人。”做自己,走自己的路。

锚定目标,勇往直前。人生的选择有无限种,所以人有选择的权利(当然除非失去自由或失能)。当他选择油画艺术道路后,尽管他难为世人所接受的性格,且不为人所理解,生活艺术和人生的多重冲突无所不在,无时无刻,但他如猛士,朝着他的艺术之殿,勇往直前。

拥抱生活,激发生命之光,锤炼人生价值。梵高的艺术和生活相辅相成,艺术和生活的撞击,激发出㶷丽的生命之光。“我热爱生活,只要我牢固地抓住生活,我的作品就会得到人们的喜爱”。正是他牢牢地“抓住”了生活,一幅幅惊世之作才描绘出来。当受到人攻击时,他敢于反驳:“我是一个艺术家。”“我坚信我说的话。”热爱、拥抱生活,也体现梵高对人的宽容和爱。除与弟弟提奥的深情外,对其他人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我从来没想过要去抢别人的朋友和生活,更不会谋害他人的生命。虽然我有时也跟人争吵,但我并不想去伤害任何人。我不想成为一个不干任何好事的危险人物。”“我是一个生活有困难却从未停止过努力工作的人。”许多人如果如梵高的境遇,早就发生质变了。后来的更多史料证实,梵高并非“自杀”,而是他原谅了很多人……这正是梵高艺术外闪光的人生观、生命观,从而彰显出梵高的“价值观”。

梵高的“价值观”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艺术价值观”:这是他掷地有声的艺术家宣言:“无条件地献身艺术事业!”“何谓艺术家,就是包含有永无止境地探索的意思”,且赋予艺术家的责任——使命:“永无止境地探索!”历代无数的艺术家,真如梵高敢于自我定义,的确难说有多少。其次是更高一层的“人生价值观”:“即使我不断地遭遇挫折,也不灰心;即使我身心疲惫,哪怕是处于崩溃边缘,也要正视人生!

梵高的一切磨难和矛盾,甚至是“炸裂”的一生,在我看来,他聚焦的是一个崇高的梦想和伟大的事业。他更是悟出生命的哲学:“生命只是播种的季节,收获却不在这里。”纵观梵高一生,今天纪念他,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不为过:“生而悲壮,死而伟岸!”

当下疫情还在肆虐的,纪念梵高诞辰169周年,想到了一句话: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当一些人被天灾疫情所困,许多人迷茫、抑郁、无助,读读梵高,或许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与激励。春天正是播种的季节,收获是以后的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