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无法扫“场所码”怎么办?

反向操作!出示“粤康码”给检测员扫

惠州日报2022年05月03日

码上看视频

5月1日,市民张女士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位于中海生活汇的儿童活动中心。进入商场前,孩子们各自拿出“粤康码”打印纸,让商场检测员扫码,进活动中心前再扫一次。

“孩子没有手机,我特意用A4纸打印出他们的‘粤康码’,让他们随身携带,方便扫码。”张女士介绍,孩子虽然小,但也懂得到公共场所要主动出示自己的“健康码”。

“张女士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数据资源管理科工作人员黄文娜指出,我市不仅有众多未持智能手机或操作智能手机不便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还有大量外籍人员、港澳台人员使用入境人员粤康码(GHC),他们不具备在公共场所现场扫描“场所码”的条件,可采取人性化的扫码方式。

“粤康码”打印版最好随身携带

去年8月起,为解决老年人、学生、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乘坐公交这一高频生活场景中亮码不便的困扰,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协同发力,市民持长者服务卡、学生卡、残疾人卡、优抚卡等乘坐公交车时,无需手机出示“粤康码”,刷卡时即可自动检验读取持卡人的“粤康码”状态。如“粤康码”状态为非绿码,刷卡设备则将播报“健康码异常”的语音提醒。

扫描“场所码”,遇上以上特殊群体怎么办?

“特殊群体的家人、工作单位、当地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可以为老人、孩子、残障人士等申请‘粤康码’,并打印出他们的‘粤康码’。”黄文娜介绍,打印出来的“粤康码”剪裁后,和学生证、老年卡、残疾人卡、优抚卡等一起放置,让他们随身携带妥善保管。进出场所前,场所检测员通过扫描他们的“粤康码”进行反向操作,实现扫码的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也建议公共场所检测员手机为特殊群体预留‘反向操作’,方便特殊群体进出公共场所。”黄文娜强调,检测员“反向操作”也能达到扫码登记的效果。

全市政务便民自助终端、政银合作点皆可打印

家里没打印机,怎么弄?

如今,复印身份证、打印“粤康码”在惠州十分便利。

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社保、不动产、公积金中心等政务服务大厅,全市各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及镇(街道)公共(党群)服务中心等,不仅配有免费的扫描仪、打印机,通过里面部署的“湾区通办”政务便民自助终端,均可自助打印身份证复印件和“粤康码”;全市402个银行网点也设立了“政银合作点”,市民可在银行智慧终端上办理超过9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打印、复印。

今年1月,我市105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安装部署,该自助机可提供办理、打印、查询三大类共9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村民不出村也能实现打印复印身份证和粤康码、办理低保预约申请、查询房屋契税明细等事项。

“我们检查发现,部分公共场所存在‘双重登记’情况。”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数据资源管理科副科长王盛提醒,不少公共场所让市民扫了“场所码”后,还拿出登记本让市民手工登记相关信息,“其实,市民扫‘场所码’之后的手工登记流程没有必要,‘场所码’已经显示市民进出公共场所的信息,市民亮出健康码正常、测体温也正常后,就可以进场了。”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