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五四”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伟大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 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作者: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书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2019年举办特展的同名图录。20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这场伟大的运动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这本书也延续了“中共创建史丛书”的一贯风格,囊括了不少平时难得一见、首次展出的珍品,比如见证“五四”风雷的《五七》日刊、《每周评论·山东问题》专号等。书中精选的《新青年》6种不同版本,像珍珠一样串联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历史图景。通过本书,我们可以深刻感悟到:上海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展示出的磅礴力量,启发先进知识分子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工人运动结合,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重返五四现场: 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 作者:叶曙明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五四前后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群贤云集、大师辈出的年代,先进思想汇聚成滔滔巨流,相激相荡,引领风骚。那是一段激情迸发、永不复返、令今人无限神往的光辉岁月。本书再现1919年前后中国近现代史上那个年代,细述了当时学界的风云往事,展示了一个国家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青春记忆和思想风貌。本书包括《价值崩溃的年代》《向北京大学集合》《新旧文化的双簧戏》《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章节。在书中,作者尽可能罗列史料,通过梳理,用细节把历史大背景下的场景一一描述,描写那个年代先进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的理想和追求。
《百年回看五四运动》 主编:欧阳哲生 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 全书汇编2019年6月在北大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人文学术论坛上,海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就五四运动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研讨,提交的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和报告。全书分为“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社会政治”“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等”“五四时期历史人物与思想研究”“国际视野中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六大部分,汇聚来自海内外历史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政治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的知名学者耿云志、杨天石、汪荣祖、陈漱渝、王中江、王晴佳、黄克武、方维规、许纪霖、王笛、李帆、杨念群等提交的学术论文50余篇。材料丰富,视角独特,知识密度大,体现了五四运动史研究的最新进展。
《触摸历史:五四人物 与现代中国(增订本)》 作者:陈平原、夏晓虹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本书初版迄今已20多年,2019年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特推出增订本,新增青年学生16文,列入“横空出世(续)”,与原“横空出世”13文合观,涉及思想、文艺、学术、初版等不同领域。本书以五四人物为经,以现代中国为纬,立足于“回到现场”。精选了与五四运动关系密切的61位人物,分为“为人师表”“横空出世”“内外交困”“众声喧哗”等部分;考掘这些学者教授、青年学生、政坛人物及观察者在“五四”及前后时期的主张、思想及行止。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透视“五四”时期的历史与社会。此外,选择历史照片与史料解读相结合的方式,既包含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反省,也让读者在阅读时更贴近历史现场。
《从“五四”再出发》 作者:丁帆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是1999年12月首批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的基地。本书是该研究中心丁帆教授的个人学术论文自选集,通过梳理现代启蒙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来探讨中国启蒙思潮发生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作者以学者的睿智、散文家的敏锐,对五四以降的文化观念、文学流派,以及新时期重要文学作品与思潮进行了富有理论深度的探讨。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为理论基础和立场,对当代文艺批评生态、批评观念、批评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文学的关系、启蒙与革命的关系作出了深入考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进行了重新的阐释与解读。
编者按:103年前的5月4日,一场由青年学生组织的五四爱国运动,如一道闪电照亮历史天空。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今年是五四运动103周年,时代的鼓点更加激越。本期特别推出“五四”专题书单,期待广大青年回顾五四精神、担当时代重任,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之中,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下一篇:“前画家时代”的中国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