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种植土专家 品种改良先行者
罗碧强荣获“镇隆镇荔枝十大种植匠”“广东省农业农村乡土专家”称号

罗碧强跟记者分享他的实践笔记。
率先尝试荔枝嫁接方法,他是镇隆荔枝品种改良的先行者;记录蒂蛀虫生长周期,他是镇隆荔枝病虫害防治实验第一人……在惠阳镇隆,提起罗碧强,果农们都亲切喊他“强叔”。他是镇隆镇甘陂村村民,也是当地荔枝种植的“土专家”。罗碧强从结婚分家时得到两棵荔枝树,到如今发展种植了100多棵。干一行,爱一行。他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从自己摸索经验到分享指导果农,为镇隆荔枝增产提质贡献力量。罗碧强先后荣获“镇隆镇荔枝十大种植匠”“广东省农业农村乡土专家”称号。
匠心所致
预测出蒂蛀虫最佳消杀时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罗碧强从父辈手上接管了两棵荔枝树。那时,荔枝产量不高,品种也是价值不高的怀枝,因此收入微薄。为增加家庭收入,罗碧强开始琢磨通过技术改良果树,实现增产增收。
听闻东莞荔枝嫁接技术比较成熟,罗碧强果断前往学习。从未出过远门的他看到当地果农们嫁接的果树,果子又多又好,无比羡慕。他虚心向师傅们请教嫁接技术。除了学技术,他还选购了一小批糯米糍荔枝苗,带回家实验。凭借这次所学,罗碧强将怀枝与糯米糍嫁接,惊喜地发现成活率达70%,果园的品种可以明显改良。
通过边种植边研究,罗碧强发现食品保鲜膜作为嫁接材料效果最佳,很快,他种的荔枝树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好,周围的果农们也掀起了“嫁接热”,罗碧强手把手地教大家学技术,家家户户的果树都在增多,品种也越来越优良。
蒂蛀虫是荔枝的头号杀手,如果管理不当,90%的荔枝都会长蒂蛀虫,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对于防虫害,父辈们要么靠天吃饭要么重施农药。可他却一直在心里琢磨更好的办法。直到2018年,镇隆镇政府邀请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炳旭到镇隆开展蒂蛀虫相关讲座,罗碧强终于盼到了“救星”。
课堂上,为了能获得专家赠书——《荔枝龙眼害虫识别与防治图册》,他踊跃抢答。有了这场讲座加上“宝典”在手,罗碧强开始了研究蒂蛀虫防治的漫漫长路。如今,这本书依然保管完好,是他日常翻阅的案头参考。
每年荔枝花谢挂果,罗碧强就开始“雷打不动”地记录与研究。“就像吃饭一样自然,每天不记录就睡不着。”他在家里用一个小铁皮箱和矿泉水瓶,搭建了蒂蛀虫简易生长环境,每天观察新增蛹数、化蛹率、化蛹进度等情况,晚上12时准点在本子上做记录。在一次次样本周期的研究中,罗碧强摸透了蒂蛀虫的生长规律及防治方法,预测出蒂蛀虫的最佳消杀时间,指导果农们在黄金时间消杀蒂蛀虫,大大提高了镇隆荔枝的品质。荔枝果肉从以前平均每颗只有10克,口感欠佳,变成了平均每颗有30克,口感香甜。
乐于分享
“乡村振兴就是要大家富”
荔枝作为一种地域性较强的水果,受气候、栽培条件和管理水平、病虫害等因素影响,产量大小年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罗碧强总结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主要从肥料、水、叶面肥、下枝条、环割、杀控梢、激素等方面提高荔枝的管理水平。”罗碧强说,比如在施肥上,第一次花蕾期、谢花后、中果前期,要各放2斤左右复合肥,採果后用4至6斤复合肥,露白点时再放一次农家肥(鸡屎或者鸽子屎)。
如今,除了走进果园干活、摸索研究,罗碧强还会拿出很多时间用在网上。每到防治期,罗碧强会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抖音和镇隆荔枝协会公众号和村务群进行公告,果农们也就跟着他开展一轮轮蒂蛀虫消杀、防治。多年来,他也一直默默无闻做着研究,无偿地将自己的经验成果分享给有需要的果农。他说,乡村振兴就是要大家富。
此外,罗碧强也不断学习,结合当今“云”便利,通过直播、短视频的方式,将自己的荔枝种植经验分享出去,经过时间的积累,罗碧强的视频也受到了全国各地荔农们的认可,最近一次抖音视频点击量达15万人次。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罗碧强是镇隆镇乡村振兴工作的先进代表,希望将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强叔”。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 通讯员张伟锋
- 上一篇:劳动中快乐奉献 服务中传播文明
- 下一篇:新圩镇红卫村文体广场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