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以“四东文化”为精神内核,通过“三色五力”聚焦师生成长力

在东高成就更好的自己

惠州日报2022年05月10日

学生在东高育人氛围里,获得成长力,有目标、有动力、有方法和技巧,成就更好的自己。

学校致力于让每位学生健康阳光。

作为全国文明校园,东高确立“蓝色教育”德育系列课程。

高三成人礼暨百日誓师大会上,同学们参与拓展活动“激情百分百”。

日前,2021年惠州市中小学生健美操啦啦操比赛成绩公布,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东高)成绩优异,荣获高中组有氧舞蹈健身操、高中组轻器械健身操、高中组花球啦啦操、高中组徒手健身操4项第一名。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东高连续第8年在该赛事中荣获第一名。

奖杯的背后,是东高特色化办学结出的硕果。在这里,多数学生没有艺体教育基础,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以这里为起点,成就更好的自己。而这不仅是学校超强培养能力的体现,也是东高人“聚焦师生成长力,成就更好的自己”的共同价值追求。

虎年开启新征程。今年,在传承“四东文化”、提出“传承红色基因、打造蓝色教育、实施绿色课堂”教育理念,取得振奋人心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谢振中提出“以师生成长力建设为中心,激发内驱力、强化意志力、涵养共情力、提升学习力”的育人目标,从教育角度赋予了“虎力”不同的内涵。在东高怎样成就更好的自己?有哪些路径、方法和措施?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激发内驱力,师生逐梦在东高

在东高,成就更好的自己,标准是什么?

在谢振中心中,包含品德修养、学业成绩、性格特点等方方面面,他希望每一位东高师生目标坚定、活泼开朗、坚韧不拔、奋发向上。

在东高,怎样成就更好的自己?有哪些路径、方法和措施?

“成长力是中心词,激发内驱力、强化意志力、涵养共情力侧重于德育,提升学习力则是绿色课堂建设的体现。”谢振中对此阐述说,让学生在东高育人氛围里,获得成长力,永远有目标、有动力、有方法和技巧,成就更好的自己。

激发师生内驱力,应该给学生提供怎样的文化资源和价值引领?

近年来,东高以惠州本土文化——“四东文化”(东江客属民俗文化、东樵罗浮山文化、东坡寓惠文化和东江革命历史文化)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从而打造学校的文化特色品牌。其中,东江客属民俗文化体现了和谐包容、崇文尚新、刚正武风的品格,教诲后人在不断传承中学会创新;东樵罗浮山文化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和境界;东坡寓惠文化展现了苏东坡“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百姓的仁义情怀以及遭遇逆境却乐观旷达的人生智慧;东江革命历史文化则书写了百余年来东江儿女前仆后继、开拓进取、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

东高深入挖掘“四东文化”内涵,浸润于校园文化、课题研究、学科渗透、校本课程以及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例如,该校以“‘四东文化’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实践”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系列颇具文化特色的活动课程,厚植家国情怀与乡土情结;以“四东文化”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罗浮山游学、东坡经典作品诵读、《东湖旅店》原创戏剧等。其中,《东湖旅店》就是东高师生深入了解学习“四东文化”的基础上自导自编自演,他们大多数没有艺术或表演基础,也从未参加过戏剧表演,但他们从零开始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利用课余时间、周末、节假日加班加点地练,最终获得惠州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不仅“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也是“四东文化”浸润人心的生动展现。

此外,学校还将“四东文化”与学科紧密结合,实施相关校本课程,将校本课程系统化和模块课程特色化,有序设计核心素养相关内容,并分年级、分阶段进行渗透实施,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课堂教学+拓展课程+导师指导+社团活动”的立体化课程模式。

经过提炼和深化,东高在挖掘“四东文化”基础上,2021年提出“传承红色基因、打造蓝色教育、实施绿色课堂”的教育理念。其中,传承红色基因,源自东江革命历史文化,寓意毗邻东江河畔的东高学子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传承惠州本土优秀文化的使命。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对正确的世界观、深厚的家国情怀的培养,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谢振中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中汲取营养,充分激发内驱力,为学生的人生底色奠基,今后无论是在江河湖海,都有自己的目标,可以按自己的方向来航行。

强化意志力,给学生持续动力

“激发内驱力,好比是发动机。强化意志力,好比是油,需要给学生持续的动力,有自己的动力来加速。”谢振中如此形容激发内驱力与强化意志力的关系。

本学期,东高喜讯频传,高三特长生省统考共有52人上本科线,这是东高历届高考特长生种类最多、专业上线人数最多的一届;传媒生陈翰楠271分,在省播音主持专业中,省排名第三、市排名第一;惠三调本科上线599人,稳步上升;高二期末统考本科上线557人,同比中考入口增加280人。振奋人心的成绩,充分体现东高超强的教学加工能力,也是对全校师生长期努力的肯定,鼓舞着每一个奋发拼搏的东高人。

这些振奋人心的成绩背后,还流传着这样一则教育佳话。

当年,由于报学的人少,学校曾经考虑暂停体育舞蹈这门课。“体育舞蹈不再是我们的‘后路’,而是我们的热爱、追求的梦想!”得知这一消息后,当时的高二学生饶惠琪向校长写了这样一封信,倾诉自己以及同学对这门课的喜爱。谢振中被这封信触动,更为东高学子追求梦想为“成就更好的自己”而感动。经党委领导班子充分沟通商议后,学校最终决定保留这门课。

留下的是一门课,更留住了学生追求梦想的舞台。而这背后,则是学校立足实际打造蓝色教育,坚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激发老师和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师生拼搏进取、勇敢追梦,汲取奋进的力量,铸就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努力拼搏的意志力。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提到东高,很多人第一印象是白色为底、蓝色为眼的校园。蓝色教育,内涵来自水文化,水东流到海,内核是目标坚定、积极进取、视野广阔、包容大度、厚积薄发、刚柔并济的品质。另一方面,东高人也像奔流到海的水一样,在蓝色教育之下铸就梦想,并愿意为之拼搏。

作为“全国文明校园”,东高确立了“蓝色教育”德育系列课程十大主题,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点滴中,让学校德育工作成系统、出实效、上台阶。每月,学校都会安排有特色的德育主题活动,活动包括自然生命、读书求知、劳动职业、爱党爱国、审美艺术、文明礼仪、健康审美等,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课、板报简报设计、户外拓展以及德育主题分享会,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落到实处,打通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学校还创新德育例会做法,每月初通过示范班会课,展示上个月主题教育的成果,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对下个月的主题教育工作进行部署,在提升班主任班会课技能的同时,起到凝心聚力、锻炼队伍的作用。

军体课是东高一大特色,“军体训练+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特色模式,培养学生形成军人钢铁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一专多长”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学期开学典礼上,谢振中希望同学们利用军体课等运动机会锤炼精神品质,提升体育技能,并提出“男生引体向上力争10个,女生仰卧起坐力争40个”的小目标,还要求每位学生每个月能学会一首歌。在他看来,爱好体育和音乐,强身健体、释放压力,可以很好地避免心理问题,让每位学生真正做到健康阳光。

涵养共情力,温暖有爱有力量

共情力是成长力的力量源泉之一,是内心善良的表现,也是关爱他人、成就自己的关键能力。在东高,“让老师多睡一会”的小故事流露出东高学子的感恩与善良。

该校高三年级的焦科正老师,每天下午为了给学生培优补弱,牺牲了自己最爱的乒乓球运动时间。年龄较大的焦老师在4节连堂课的中间,会因为疲惫而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有一次,焦老师正趴着休息,科代表过来问问题,发现旁边老师聊天有点大声,他善意提醒说:“请老师小声一点吧,让焦老师多休息一会儿。”

“这就是最好的共情,学生理解老师的辛苦和不易。”谢振中对此深有感触。在本学期开学典礼致辞上,他也跟同学们重点分享了共情的感悟,用丰富的案例引导同学们将心比心,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感知他人的感受。

互相体谅、将心比心,关爱和帮助别人,常常令人感动。在东高,这样的暖心小故事还有很多。

蓝淑君老师回忆起那个燥热的夏天,仍旧一脸幸福。当时,她边讲课边用手擦汗时,一张用铅笔写着“老师辛苦了,您擦擦汗吧”的纸巾递到她手上……“瞬间,纸巾赶走了所有的燥热。”蓝淑君说,心暖了,她教学更带劲了,恨不得倾其所有帮助学生实现梦想。“成为一个温暖的人,将温暖传递下去,既温暖别人,也照亮自己”。

高二(2)班的叶彦均同学坦言,在东高一年半里,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经常在她失望沮丧时激励着她,让她重拾信心,要特别感谢他们。而在学校管理上,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班主任都会遵循“共情原则”,站在学生的视角考虑问题、学会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让学生感受到充足的爱。

“共情力,又称同理心。”谢振中说,“作为教师没有好的同理心,就不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就无法成为好老师。同样道理,如果不能站在同学、学校和社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就不能成为好同学、好学生、好公民。甚至延伸到生活中,与人的相处,共情能力也是至关重要,它可能意味着你能否与他人达到相知,又或者让身边的人感觉到,你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提升学习力,培养阅读思维能力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善读亦可医疾”。从古至今,阅读都是人们认知世界、涵养精神不可替代的成长阶梯。而作为青少年学生来说,阅读是一种能力,也是终身成长的重要路径,目的在于求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思考,获得真知灼见、收获精神启迪。

在实施绿色课堂的过程中,谢振中通过校长思政课、示范课等方式,引导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以阅读为抓手,落实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日前,在以《俄乌冲突的思考与启示》为主题的校长思政课上,谢振中带领高二学生和全体老师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不仅梳理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从大国博弈和国家战略等宏观视角引导学生认清国际关系的本质,并以“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行探讨,让学生明白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对于个人命运的重要性,深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落实了思政课的价值引领目标。

思政课上,谢振中以思政引领为落脚点,培养思维为着力点,充分利用相关时政素材,让学生从材料中归纳出俄乌冲突的原因和本质,并及时进行阅读技巧的总结,着力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也对老师在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施绿色课堂的有机融合方面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少老师表示,整节课逻辑严谨,问题设置环环相扣,教学语言运用巧妙,严肃与活泼兼备,思政与思维并举,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阅读能力培养充分地结合起来,富有深度和启发意义。

“从教学角度来说,让学生知道原因是一个方面,而让他怎样知道是更重要的方面,这是种学习能力的教育。把阅读和思维训练结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概括、归纳总结、提炼的能力,学会思考、善于分析。”在谢振中看来,阅读和思维是最核心的能力,无论是今天在高中学习还是以后参加工作,具备这个能力,将为他的人生发展提供很好的帮助。

在绿色课堂的倡导下,学生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提升阅读技能,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能主动有效地学习、富有个性地探究,师生能平等深入地交流、亲密无间地合作,在课堂上呈现出更好的生命力。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涂坚 通讯员张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