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司法局创新推出《普法小剧场》《学法微讲堂》,让普法宣传看得见听得懂

普法活动“潮”起来“活”起来

惠州日报2022年05月24日

“我姓‘董’,名‘法’。像我的名字一样,我可是一个知法懂法的人,在生活中也遇到一些奇遇记……”今年4月以来,每天上午11时30分,博罗县罗阳街道观背村的党员娣姐都会准时打开学习强国智慧大喇叭,收听博罗县司法局与当地电台联合推出的普法小剧场。

今年,博罗县司法局不断创新形式,让普法“潮”起来、“活”起来、“兴”起来:通过《普法小剧场》和《学法微讲堂》,以音频、视频、剧场的形式,让普法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借助互联网和声波,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语言诙谐幽默,群众更爱听

“这个普法剧场很生动,引人入胜。”说起《普法小剧场》,娣姐不由得称赞起来。她说,普法广播剧通过人物“董法”的打工经历,以案说法,加上诙谐幽默的语言,使《安全生产法》的宣传不仅让群众听得明,还越来越爱听。

博罗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县司法局与当地电台共同推出的普法广播小剧场,以普及法律知识为宗旨,采用听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剧场形式,运用真实再现、人物对话、情景剧、系列剧等手法,二度创作成生动的普法小剧场,把法律法规以旁白、主持人评说等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向听众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正能量。

今年4月,《普法小剧场》正式开播,结合《安全生产法》的宣传,县司法局联合当地融媒体中心创作了普法小剧场——《“董法”奇遇记》,通过剧场小人物“董法”在工作、生活中的奇遇,以生动的剧情演绎“法”的故事,让普法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目前,《“董法”奇遇记》已经播报四期。

据悉,《1073普法小剧场》每月更新2期,全年完成24个剧本创作,每期长度3分钟,于每天早、午、晚高峰9时、14时30分、19时以及11时30分、15时30分学习强国智慧大喇叭时间段播出。

将普法可视化形象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中关于“加大以案释法普法力度”的新要求,博罗县司法局再探索新的普法模式,联合当地融媒体中心,开设“以案释法”节目——《学法微讲堂》,打造具有博罗特色的另一个普法宣传品牌。

4月9日,《学法微讲堂》正式播出。通过“视频+知识要点”的模式,形象生动地向群众普及与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热点知识。首期讲堂案例选用的是入选广东省司法厅“2021年十大民事法援案例”的经典案例。除了精心选题外,讲堂还由承办律师——罗阳街道华泓社区和富园社区法律顾问、广东东维律师事务所李云霞律师讲解。经典案例配上承办律师的精彩讲解,让可视化的普法宣传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市民友姐说:“这样的普法宣传,看得见、听得懂,群众更加喜欢。”

博罗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法微讲堂》聚焦民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该县各村(社区)法律顾问讲解真实案例,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普法,录制成视频后在当地电视台播放,并同步推送到罗浮新闻APP、“乡村大喇叭”频道等平台。《学法微讲堂》通过在节目中说法、在案例中释法、在宣传中普法,把法律知识讲准、讲透、讲活,在全县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通讯员杨小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