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黔西南

□黄锦彪

惠州日报2022年07月09日

5月10日,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与我联系,借此,我汇报了这一年的支教工作经历。两天后,我的支教工作有幸刊登在《黔西南日报》上。本就是正常的支教工作,看到当地党报对自己的报道,实在是惭愧。我立即打电话给青松同志表示感谢,并讲述了在晴隆支援工作中,很多医生、老师都是我的优秀榜样,令我获益匪浅!其中,讲到贺雁翔主任时,我不禁潸然落泪。

去年11月,大亚湾专业技术人才医生团队增派5名医生到晴隆社区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初次见面,我与医生们寒暄几句,交流不多,随后便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在大亚湾专业技术人才成立“兵团式”帮扶队之后,我开始与医生们有了不少交集,我们逐渐认识,熟悉,沟通工作。其中,贺雁翔主任引起了我注意,临近退休的他满头白发,笑容总是挂在脸上。在相处的时间里,他的真诚性格、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

在一次工作周汇报会上,贺主任问起晴隆孩子的现状如何,我汇报说国家的脱贫攻坚已圆满完成,孩子们的基础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宽敞的教室、新建的泥砖房。听到这些,贺主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那有没有条件差的?”我思索片刻,说道: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孤儿、半孤儿(家长一方离世,另一方多年杳无音讯)占比较高。在家访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有一次家访时,映入眼帘的是客厅中间的三堆包谷,后来得知一堆是黄色包谷,一堆是白色包谷,一堆是混杂黄色和白色的坏包谷。还有一次散步中,我看到一个年龄大约七八岁的姑娘挑起一担番薯,手里还撑着一根拐杖……贺主任听说孩子们的经历后顿感哗然,了解孩子们的家庭后更是唏嘘!他随即从口袋中掏出2000元,塞给我说:“把这钱给孩子们买些衣服、学习用具。”吴旭林等医生在贺主任的带动和感召下,也纷纷捐款。这本是一次每周的工作汇报会,临时变成了帮助孩子的捐赠活动。

不久后,在与孩子们的见面会上,没有华丽的排场,没有铺张的准备。第一次见孩子们,贺主任说:“我们是来自大亚湾的普通医务工作者,我们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也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好好学习,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回馈社会,也争取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孩子们感谢医生们浓浓的关爱之情,并坚定珍惜学习机会,心怀感恩,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将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很快,贺主任完成了支医工作,我本想等支教工作完成后再与贺医生联系,但他时时在密切关注着这件事。三月,贺主任打电话给我,原来是想念孩子们,看看还可以帮到什么忙。我把学生的现状及变化分享给贺主任,他满意而欣慰地笑了起来。四月,贺主任又打电话给我,说起继续捐赠的想法。“贺主任,您都准备退休了,退休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钱。”我婉拒了他的帮助。五月,贺医生再次打电话给我,一接通,他就在那头大笑,我想着发生了什么好事呢?紧接着,我的微信突然收到一笔2000元的转账。还没等我拒绝,贺主任先开口:“这不是我的工资,是我的加班费,你不是说不让我捐工资吗!我主动揽下医院的加班业务,这是我的加班费,你可不能不帮我捐啊!本想着多揽点活干的,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我在电话这头,眼睛湿润了。

医者仁心,真情奉献,一位临近退休的医生不远千里支援晴隆,既是一份使命,又是一份情怀!东西部协作把晴隆、大亚湾紧紧相连,贺主任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定能引领一批批专业技术人才投入到东西部协作工作中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