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须伴风物走

惠州日报2022年07月15日

刘桃英作为“西子七姐妹”的一员,在工作和打理家务之余,沉醉于文学创作,词牌小令顺手拈来,以自己的文采写出了动人的词作佳品。

古典诗词也能表现当代生活、焕发新生命

她的《南歌子·年末赏梅寄语》:“冷入平波水,寒侵白鬓霜。半山含绿半山黄,过眼蜂飞梅蕊曳轻扬。”触景生叹,感慨寒意浸人岁月迟暮,山色和蜂飞梅扬不过是一眼之间。对于这种不动声色的表现,我更喜欢她《江城梅花引·忆同桌》的活色生香的生动活泼。“含苞茉莉缀琼枝,浸香饴,淡香饴,少女娇颜,暗觎少年姿。风舞白花花正艳,云天碧,鸟欢鸣、双蝶怡。”这首词的意境和气韵都格外出彩,写活了少女的娇憨,用花香鸟鸣蝶舞等生动的意象铺排比兴,让作品风采飞扬。更巧妙的是结尾,“梦里为花轻叹息,常忆起,少年歌、枕上诗。”淡淡的,却意味深长。

刘桃英最出彩的词当然是《金错刀·赞斫琴名师姜喜悦》,她在这首词里对音乐和音乐人的诗意表现却令人惊艳。“烟袅袅,草芊芊。微风随意入堂前。风翻画页陶然阅,风抚琴弦侍主弹。音渐缓,意相缠。雷轰古法自承传。一身正气虔心斫,两载时光任鬓鬟。”上阕借“风之动”营造了一个很仙的音乐意境,“风翻画页陶然阅,风抚琴弦侍主弹”,妙不可言,可成为传之久远的金句。下阙由意相缠到雷轰的奇峰突起,浩然之气迸发,勾勒出音乐人在音乐中的升华。整个作品气韵灵动,借鉴了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魔变的婉转,以及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的收放自如。

刘桃英试图把词融入并表现当代生活,这个不容易。因为从民间说唱的词令中跳出来,词就成为风雅的范式,怎样让词这老古套的东西通过表现当代生活而焕发新的生命呢?刘桃英写了《沁园春·志愿者英姿》:“南粤风光,山色青青,草长莺飞。看小桥流水,亭台玉阁,楼依大厦,臂揽朝晖。道路宽长,蜿蜒车马,城轨如风闪电驰。云天下,有飘扬旗帜,马夹红绯。筹金携物维持,为医馆白衣防疾危。伴九寒三暑,千锤百炼;当年赫赫,时代巍巍,兵老神清,军歌嘹亮,冲破云宵笑鬓丝。志愿者:领灾情号令,救险荣归。”尽管全词的气韵和意境有待提高,但是,她展现了志愿者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英姿,是一篇值得读者关注的词。

要有“大西湖”观念,东新桥、西新桥等都应是西湖的诗点

刘桃英两首写西湖的诗有一定意境,《春到西湖》:“春到西湖绿柳风,水波泛影紫荆红。窗前姐妹谈诗语,七载时光追鹤鸿。”《惠州西湖晨吟和诗》:“十里湖光绕准堤,轻烟淡笼小舟西。孤山古寺禅声唱,苏子诗书几欲题。”

老实话,西湖的诗不好写,不少写西湖的诗已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另外,正如宋朝大诗人杨万里的《咏西湖》点出“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更罗浮。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三处西湖,指杭州和颖州加惠州的西湖,都有苏堤,都是因为苏东坡而出名,论历史和底蕴,惠州西湖是最年轻的。只是绕着惠州西湖的五个湖来写,很难出彩。所以,我们要有“大西湖”观念,不光有红花湖、金山湖,还有罗浮山和东江、西枝江,那么,苏东坡当年倾情的东新桥、西新桥、合江楼、罗浮山、梅花村等都应该是西湖的诗点。

西子七姐妹写的酬唱应和诗并不少,写得好同样可以出彩,像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就是出自与白居易的酬唱应和诗中。只不过我们今天酬唱应和的范围大了,需要我们认真观摩了解对方,避免一味迎合,同样可以写作出好的诗词。这当然是文化艺术研究的新课题。

(吕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