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动真碰硬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惠州:天蓝地绿水清

惠州日报2022年07月27日

惠州金山湖公园美如画。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家园,是600万惠州人民的共同心愿。通过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正一步步从愿望变成现实。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党和国家重大的体制创新和重大的改革举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

惠州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动真碰硬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交办的39项整改任务和550件案件办理已按时保质完成。与此同时,高质量完成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驻期间交办的355宗信访案件办理。

惠州以督察整改为契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盘点数据发现,惠州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环境空气质量常年排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在2020年水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变化的基础上,全市水环境持续改善;淡水河、沙河整治入选“2021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对标国内一流

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

生态文明是新发展理念带来的成果。理念引领观念,观念引导行动,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指引的。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再到“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美丽惠州”新追求已是社会共识,幸福家园新图景正徐徐展开。600万惠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全市上下奋斗的目标。

近年来,惠州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综合运用行政、法制、经济、科技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协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惠州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标国内一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全过程各领域,全面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统筹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总盘子”。积极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明确提出要建设绿色生态湾区城市,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屏障。

惠州以高水平环保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盘点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407.19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居全省首位。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惠州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优良,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1个“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近岸海域水质国控点位水质均达到Ⅰ、Ⅱ类海水水质标准,优良率达到100%。

数据的背后,是惠州对新发展理念的致力践行,对统筹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持之以恒。

■坚持问题导向

高位推动扎实推进央督整改

惠州分别在2016年、2021年接受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2018年开展第一轮央督“回头看”。惠州直面中央环保督察指出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高位推动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释放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效能,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

2016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13项整改任务、2018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17项整改任务、固体废物专项督察9项整改任务已全部按时完成整改销号。2021年8月27日至9月27日,我市接受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察期间,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同频共振,高质量完成资料调阅、案件办理等各项任务,高质量办理第二轮央督交办信访案件。

当前,惠州正全面部署开展第二轮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正根据中央督察组督察报告及省的整改工作方案,认真完善我市整改工作方案,把“1+14”督察反馈问题(1个个性问题、14个共性问题)纳入整改清单,明确各项整改任务的责任单位、督导单位、整改目标、整改时限,细化具体措施。市委、市政府已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全市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面部署整改工作。

■以人民为中心

一批沉疴顽疾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案件,惠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推动一批沉疴顽疾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整改为例,多项整改任务正在重点攻坚推进。

产业、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惠州5个违规项目中已有4个完成整改。小水电清退整治方面,涉及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历史小水电已制定了退出方案和计划,正按计划推进中。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方面,今年12月底前形成我市历史遗留矿山数据库,目前正在创建绿色矿山6个,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面积44公顷。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提升方面,博罗污泥无害化处理项目、惠阳污泥无害化处理项目已建成,全市生活污泥处理处置能力不足的短板基本补齐;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三期项目已编制完成刚性填埋场初步建设方案。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方面,推动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改造,其中惠阳、博罗分别完成日处理能力1700吨、850吨的焚烧发电扩容项目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惠东高位池养殖已完成整改92户、试点1户;大亚湾已清理整治禁养区海水养殖场面积75.95亩,剩余7亩计划7月底前清拆完成。打击非法洗砂洗泥方面,市河长办牵头组织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对县(区)开展了联合督导,发现问题即时整改。

■压实主体责任

全面排查生态环境工作底数加快补齐短板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坦言,虽然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第二轮央督整改任务指出的能耗双控、海水养殖、垃圾填埋场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短板,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基础仍不牢固。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我市将压实各级各部门问题整改主体责任,要求对照整改方案进一步细化落实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建立整改台账,强化资金、技术保障,做到整改一项、验收销号一项,完成好整改任务。聚焦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面排查生态环境工作底数,加快补齐短板。深化重点流域、城乡内河涌、高位池养殖治理,提升生活污泥、生活垃圾处置能力,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区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和矿产资源生态修复工作。

据悉,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将督察整改作为督导首要任务,对各级各部门开展下沉督导、专项督查,及时通报存在问题,推动整改任务落实。对责任不落实、弄虚作假、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依纪问责,坚决杜绝“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防止“一刀切”。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实习生廖锦绮 通讯员惠环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