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收千顷稻 家贮一楼书
古人读书,多是成捆的竹简,且喜把它们藏在阁楼上,所以读书人家、书香门第,家贮一楼书是寻常的事。今人读书,电子书之外,用以收藏的多是纸质书,一个人爱读书,藏书多,也不足为怪。今人家中少有阁楼,但大多住于林立的高楼之中,既为楼,家贮一楼书也是说得过去的。
书于读书人而言,无疑是很重要的。宋人李昉有诗句云:“岁收千顷稻,家贮一楼书。”可见,在李昉心里,书与稻是同样有分量。
面对一楼书,嗜书之人,总会挤出时间,伴青灯,把黄卷,读个不亦乐乎。家中书若是读了个遍,似乎再无书可读,或借或租,是常有的事。
书房喻示一个人的人生取向,价值走向,可谓是浓缩的大千世界。大凡读书之人,读书藏书,拥一书房,便活出了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今人家中,有一楼书,说白了就是有一间藏有书卷的书房。家本就是个好去处,而家有书房则如锦上添花,既令人陶醉,又让人超然,那份快意的感觉,自是妙不可言。
书房之书,绝对是少不到哪儿去的。于我而言,年轻未成家时的日月,没有自己的书房,书自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存放,要么堆放在床头枕边,要么用两铁铛子一拢码在书桌上。
有了书房,有了书,必须配两大件:书柜和书桌。窃以为,书是主角,书桌书柜只是配角,倘若有庞大的主角阵营,而没有配角陪衬,势必造成混乱。书柜可让主角阵营齐整,分类明确;一张宽大的书桌,更可让人倍感写作的惬意。
我家书房是家庭乐园。一进门,一架粉红色风铃挂在显眼处,那是妻亲手编织制成的,微风吹来,叮当作响,给书房添了一份闲趣。两个大书柜并肩而立,分门别类摆放着各类图书,空出的部分放着一些形神兼备、或古色古香或动感十足的小工艺品。书桌放四尺宣纸不在话下,宜读宜写宜思。只是,后来书多了,地上,窗台上也随之堆满了。
罗曼·罗兰说,任何作家都需要为自己构筑一个心理单间。书房,正是与这个心理单间相对应的所在。书房,于文人而言,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心灵疲惫的时候,握一册泛香的书籍在手,读读书中的文字,在随心而动的节奏里,获取的,将是更多的人生开悟。
家有书房,贮一楼书,教人乐不思“赌”,俭不羡“奢”;家有书房,为一世文,练一世心,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神思,遨游,不断地耕耘、收获,自是人生快事。(程应峰)
- 上一篇:学会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
- 下一篇:感悟文人画的深情与美意